銀座(Ginza),是日本東京中央區的一個主要商業區,號稱"亞洲最昂貴的地方",象徵著日本的繁榮,以高級購物商店聞名。這裡匯聚著世界各地的名牌商品,街道兩旁巨型商場林立,時尚、個性的服飾隨處可見,算得上是一個購物者的天堂。
街道附近匯聚有義大利、法國、阿拉伯等地的餐廳,人們在這一條街上,能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味。
從歷史看,銀座可以追溯到相當於明代的17世紀。日本在1600年開始進入江戶時代後,銀幣也還是主要通貨。1601年幕府在京都伏見設造幣局——銀貨幣鑄造所,1612年將造幣局遷到江戶,改稱銀座鑄造所,從那時起有了今天的銀座。
銀座的名稱原自江戶時代初期,1612年,銀幣鑄造所由駿府(今日靜岡市)遷至江戶(今日東京)現銀座之地,因此被名為銀座。江戶幕府直轄的銀幣鑄造發行所。幕初設置於伏見、駿府,不久移往京都、江戶,又在大坂、長崎增設而為四座。
寬政十二年(1800)因不正事件,四座同廢,後僅江戶一處的銀座再興。銀幣的鈐印、包裝等職由大黑常是家世襲。1870年,明治三年定名為銀座。
其實除了銀座,附近還有一個專門鑄造和鑑定金幣的地方,叫「金座」。現在連東京人也很少有人知道這個「金座」的名稱,因為金座後來在明治時代改名為「日本銀行」,就是現在日本央行的所在地。
三越百貨店。
日本橋地區誕生了一家專門賣衣服和糖果雜貨的商店,叫「越後屋」。越後屋就是現在日本著名的百貨公司——三越百貨店。
其歷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公元1673年8月,在日本當時的街道名為江戶本町一町處,開業了一家名叫越後屋的吳服店,創始人"三井高利",由他開創的"明碼實價現銀銷售"和"想顧客所想、按需銷售"的經營方式在當時是極大的革新和突破,由此聚集了莫大的支持和人氣。
從越後屋創始以來,三越在以後的任何時期都追求和實現顧客需要什麼?我們如何去滿足?為滿足顧客的需求我們需要如何創新和變革,從創業之際就確立了真心誠意的服務精神,所以三越的歷史可以稱做是顧客第一向變革挑戰的積累、發展過程。
銀座不但是日本最繁華的商業區,也是融合了古今與海內外各種文化的大花園。在銀座大街的兩旁,不但坐擁4家大百貨公司,500家特產商店,2000家飯店,1600多家酒吧和歌舞廳,和100餘家畫廊。愛馬仕、LV、古姿等世界頂級大牌的專賣店,佔據了銀座大街的一棟棟樓宇。而日本本土的化妝品公司資生堂,其發源地就在銀座大道上。資生堂旗艦店已經成了中國遊客的購物天國。傳統老店中,鳩居堂出售和紙工藝品、薰香、文房四寶等傳統物品,伊東屋(ITO-YA)經營各式文具和紀念品,這些都是很值得一逛的商店。就連日本最大的報館,像《讀賣新聞》、《朝日新聞》等也都在這裡爭得一席之地,為這條珠光寶氣的大街染上了幾縷書生氣息。
銀座兩側人行道寬闊,而且主要道路在周末會被封閉(自1970年8月以來,銀座地段就實施星期天和節假日禁止任何車輛通行的制度),成為日語稱作"步行者天國"的行人專區,故有"步行者的天堂"之稱。別看平日銀座大街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可一旦到了這個時候,喧囂的車聲便偃旗息鼓,只能感受到人流的湧動,像一條汩汩流淌的河流,翻捲起層層的聲浪。這時的銀座便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步行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