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博各路大V安利了最近剛剛上映的韓國片《鋼鐵雨》,一部緊跟世界熱點的電影。講述了朝鮮軍人因不滿金家領導人手握核彈只為保住世襲權利而發動了政變,試圖謀求「革命理想」一統南北;特工男主背負殺人任務卻在目睹炸彈炸死無數平民後,一路拖著奄奄一息的三胖來到韓國,和韓國外交部領導變身好基友,並在戰爭一觸即發的大背景下發現各國角力陰謀、力爭和平的故事。
韓國人就是敢想又敢拍,且不論南北形勢這麼緊張的現實狀況,單單是設想特工把奄奄一息的三胖背入韓國境內做手術就已經讓人大跌眼鏡,還有朝鮮人一言不合就打日本的不按劇本出牌,也是諷刺的很到位...開打核戰、內有政變不過是庸俗的《白宮陷落》式好萊塢劇本,但帶入南北現實生活的真實差異和衝突就變成了特有的韓國特色。
我們看電影,本來圖個新鮮刺激,但被導演帶入歷史與民族的情節,就不由覺得悲從中來。怪不得這樣的片子能拿韓國票房榜冠軍,同一個民族的人民,被生生的分割開了南北,幾十年來每天都過著「命懸一線」的偽和平日子。不知道哪天醒來,同宗同族的親兄弟就要拼個你死我活,國泰明安就會變成生靈塗炭。誰不想看看這樣一部電影,安慰安慰自己,如果核戰一觸即發,我們該怎麼生活,又該以何姿態面對北邊的同胞。
在麵館吃麵,郭度沅問老闆娘「今天客人這麼少,都去逃難了嗎?您怎麼還在這兒?」
「一旦戰爭爆發,半島哪裡還有安寧之地。比起擔心自己,我更擔心朝鮮那邊的親人。」
好的電影人果然知道什麼樣的題材不能浪費,這也是韓國電影風格獨幟的原因。但好的題材往往壓抑、血腥、黑暗,導致我不敢看,或是看了也要快進(譬如《雛菊》、《阿修羅》)。這部《鋼鐵雨》算是第一部沒有快進、沒有尿點的韓國片,郭度沅貢獻了極佳的演技,鄭雨盛也是繼續帥出新高度,導演又是處女座就拍出了《辯護人》的大才,在整體節奏、立意表達、笑點淚點的拋出上都拿捏得非常好。
比如,剛覺得有點無聊就被拋出的GD梗:
還科普了下部隊火鍋名頭的由來:
聽說朝鮮人挖了地道到韓國,外交官的諷刺:
但導演沒有高高在上的從韓國人視角去表現朝鮮人來到韓國後的「思維進化」,更多的是用平等的交換思考來闡述為何同一民族、不同國家選擇了截然相反的兩條道路。和《辯護人》一樣,電影本身並不只圖叫好叫座,更是希望能引導人們去關注和深層次思考朝鮮民族「本是同根生」的問題和現實處境。
同名同音不同價值觀的韓國外交官和朝鮮特工,為了共同的半島和平使命,產生了超乎親兄弟的情誼,用倆個兄弟的視角去看朝韓問題,複雜的國家大事都變得好懂了起來;
韓國現任和繼任總統面對朝鮮核彈威脅,表露了完全不同的應對態度。一個想「趁著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統南北,背靠美國大山,佔領核武器」,一個想的是「民族意識、歷史意識,和平至上」。做殺戮同胞的歷史第一人,還是默默守護和平的歷史遺忘者?最後都由不得自己來選。
理想化的世界裡,政客衡量自己一切行為的標準本應該是「service the country」,但現實也許是權利蒙蔽了他們的雙眼。
至於很多人詬病的結尾,「過於幼稚和理想化」,什麼核彈一國拿一半....我倒覺得很好,真實的世界本來就玄幻又充滿未知,看一眼川普和三胖的推特對話就知道了。導演也非政客,就更不必花太多心思去設想政治博弈的情節,就讓結尾荒誕些吧。能做到民族反思,已然很了不起了。
最後南北誰也沒有征服誰,因為一統不過是個形式,貌合神離沒意思,只要內心認定彼此是兄弟,有沒有統一又有什麼關係呢。更何況,我們都喜歡GD~
不過整部電影裡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倒不是微博刷屏的結尾雙男主的流淚鏡頭,而是電影開頭不久,飛彈從天空炸裂,化成無數炮彈撕裂了開城廣場上無數女孩子身體的畫面。(畫面有點瘮人,不放了)
核彈固然可怕,但所有武器的發明都是為人所用來殺人的。即使沒有了核武,只要惡劣的人心存在,世界就無寧日。感恩身在和平的環境,感恩世界上為和平而努力的英雄,即使他們默默無聞。
● 轉 發 是 套 路
● 留 言 才 真 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