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李波玲 吳嘉曉 實習生 歐陽一峰 文/圖
陳利鈸認為投身公益是一名黨員應該做的
「幫助他人,自己心靈上也會獲得滿足。在我有生之年,身為一名黨員,我會繼續堅持,把公益捐助堅持下去。」住在豐澤區華大街道華大社區黨支部的老黨員陳利鈸,日前入選「福建好人榜」。這位「身邊的好人」,自2005年起堅持資助寒門學子;自從2008年起向上級黨組織繳納了第一筆「特殊黨費」後,他的滿滿公益之路才開始被華大社區黨支部的人發覺。
公益助學十多年 堅持繳納「特殊黨費」
1937年出生的陳利鈸是永春岵山人,在原永春化肥廠工作數十年直到退休。前幾年投奔小女兒後,黨組織關係也轉移到華大街道華大社區黨支部。
20世紀80年代,陳利鈸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一次偶然機會,他從母校校刊上關注到公益助學項目「寸草報春暉」,便有心出力。無奈身為家中頂梁柱,陳利鈸要承擔起對妻子和7個兒女的責任,只能偶爾參與一些公益捐助。直到2005年,兒女們都事業有成,卸下沉重家庭負擔的陳利鈸便開始持續做公益。1000元,2000元,3000元……這一捐,就是十多個年頭,具體數目他自己也數不清楚,單單為母校項目捐助的款項至今有15100元。
2008年,三明市發洪水受災嚴重,上級黨組織發動黨員自願繳納「特殊黨費」用於賑災,同年,陳利鈸曾任職過的原永春化肥廠黨支部也用「特殊黨費」支持汶川地震賑災。認識到「特殊黨費」的意義和作用後,只要有需要的地方,陳利鈸都會積極繳納「特殊黨費」,其中2008年他就連交了5次。
公僕情懷樂於助人 身患癌症也不動搖
陳利鈸1997年退休時的月退休金還不到300元,現在每個月可以拿2500元。在陳利鈸看來,繳納「特殊黨費」,不僅是義務,更是一種光榮,而投身公益也是作為一名黨員應該做的。
偶然一次機會,陳利鈸了解到華大社區辦公經費有限,他便連續多次自掏腰包來支持社區黨支部活動的開展,他認為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特殊黨費」。陳利鈸一直以雷鋒同志為學習榜樣,他始終認為,黨員都應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帶動身邊人一起弘揚正能量。
2009年,陳利鈸被診斷患有鼻咽癌,經過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2014年,他又患上直腸癌,經過保守治療得到控制,但病情反覆,要定期複診。社區黨支部幾度婉拒老人的「特殊黨費」,希望老人把錢用在刀刃上。但老人始終堅持,最後黨支部便以陳利鈸的名義,將款項捐助給華僑大學的寒門學子。
能捐的錢都捐了 子女受其感染熱心公益
除了交「特殊黨費」,陳利鈸把能捐的錢都捐了。退休後他堅持每天讀書看報,只要看到有孩子因貧困上不起學,或有人無錢醫病,他都及時雪中送炭。每逢華僑大學裡發起捐款活動,陳利鈸也總會匿名參加。
在陳利鈸的感染下,他的兒女們自小也養成樂於助人的習慣,他們常常在業餘時間當義工,但凡有慈善項目,都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陳利鈸希望以自己的經歷喚起大家的公益精神,力所能及反哺社會。陳利鈸說,做公益他會一直堅持:「在公益這條道路上,我會做到不能做為止!」
來源:泉州晚報
點擊右下角「寫留言」參與討論!
喜歡這文章,就到文末點個讚吧!
點擊「閱讀原文」搜索、查看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