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犯罪花樣翻新,應付它兩點很重要——
近日,銀川市陳女士收到一條簡訊,對方自稱是一個理財欄目的股評人,現在親自帶領股民炒股,繳納2萬元即可提供1年的服務。陳女士經與證券公司營業部了解情況,被告知十有八九是騙局。
遇誘惑,不聽不信不給錢
投資炒股詐騙、網絡購物詐騙、網絡徵婚交友詐騙……網絡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在方便我們生產、生活的同時,也充斥著謠言、欺詐等網絡犯罪。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區公安機關持續不斷組織開展了集中打擊整治網絡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破獲了一批網絡違法犯罪重大案件。到目前,我區公安機關共清理網絡淫穢色情、網絡詐騙、涉槍涉爆等違法有害信息8600餘條,偵破涉網違法犯罪案件474起,抓獲違法人員321名。期間,偵破了「12·25」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案,「6·08」非法獲取國家秘密案等公安部督辦案件。
「現在網絡犯罪案件呈現跨地域、隱蔽性強的特點,多數是侵財性案件。」自治區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案件支隊支隊長羅陶源說。對此,網警也支招:防騙堅持「不聽、不信、不說、不給錢」的原則。此外,還要提醒的是,網購不要貪圖小便宜;殺毒軟體一定要安裝,電腦密碼要勤更換;謹慎連接免費Wi-Fi,避免支付信息有隱患;不要點開陌生郵件,以防信中藏有木馬病毒。
立法執法並舉,共建網絡文明
為適應我區網際網路安全發展形勢,2009年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頒布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條例》針對打擊網絡違法行為、處置網絡突發事件,以及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等突出問題,提出了有效解決辦法,填補了我區信息安全領域法制空白。我區公安機關據此成功偵辦了「9·24非法獲取國家秘密」案、寧夏盜竊網銀帳號案、網絡QQ視頻詐騙案、淘寶釣魚詐騙案等一批有較大影響的涉網案件。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迅猛發展,新型網絡犯罪手段、花樣不斷翻新,相對應的法律出臺顯得滯後。「要加大加快科學立法,切實做到有法可依,使企業運營商依法辦網、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廣大網民依法上網。」自治區公安廳副廳長趙建勳說,綠色網絡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創造,唯有此,才能共享網絡文明。
諮詢電話:18995315100 / 0953-2188999
地址:寧夏吳忠利通區裕民東街100號,供銷社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