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發生變化!這個變化與在日本就職與打工的中國人息息相關!這個變化,必須關注!
長期以來,日本法務省所屬的出入國在留管理廳都是從入境外國人個人那裡把握其入境籤證,確認其在留資格,以及就業和打工的企業場所。今後,出入國在留管理廳要求有外國人就職和打工的企業場所以及外國留學生所屬的學校,必須義務性地直接向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提供外國人就職和打工訊息。簡單地說,就是讓外國人就職和打工的訊息來源從個人轉向企業機構。不再是「一個人說了算」,而是「企業機構說了算」。
出入國在留管理廳表示:如此改變管理舉措,是為加強數據化管理,進而監督企業機構正確使用外國人勞動者。這是在日本勞動力短缺,外國人勞動力持續增加背景下,一種保護性的舉措。
據《日本新華僑報》了解,截止到2019年10月底,持有技能實習等就勞資格籤證以及每個星期可以打工28個小時的留學生籤證的外國勞動者,在日本有大約166萬人,形成了日本外國人勞動力大軍的一道特殊風景線。
通常,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要求外國人在入境的時候,就提交《僱用契約書》等書面材料,然後確認這些工作是否與他們的在留籤證資格相符。但是,由於這些訊息都是個人提交的,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就很難把握這些外國人所在的企業機構到底有多少名外國人勞動者,很難把握他們的工作狀況,很難把握勞動現場的實際狀況。這三個「很難把握」,導致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對外國人勞動力的一線現場,出現「兩眼一摸黑」的管理弊端。也正是因為這樣,外國技能實習生的工作環境常常被媒體曝光。各種違反法律的超時工作、低於最低時薪、危險勞動等等損壞外國人勞動者人權的事情,也受到國際組織和國際輿論的批評。
從2020年度開始,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正在製作有關接受外國人勞動力企業機構的資料庫。大約有24萬個企業機構以及大學、日語學校等都被收入其中。從2020年春天開始,這些企業機構以及學校,必須「義務性」地向出入國在留管理廳提交所用外國人勞動力的「在留卡」號碼。
總的來說,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希望今後通過企業、學校來掌握外國人勞動力的情況。企業、學校的操作若被判斷為合法合規,則今後在提交外國人勞動力、留學生的在留資格申請時,其審核流程會相對簡捷高效。如果哪些企業和學校在操作上有可疑現象,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將會加強監督,更加嚴格地審核他們提交的在留資格申請材料。通過這樣的辦法,或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外國人勞動力在日本的工作環境。當然,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這個舉措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改善日本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除此之外,日本專家還提出,應該考慮設計外國勞動力的救濟方案。一些留學生、外國勞動力其實是「受害者」,他們要麼不知道企業、學校的做法是違規的,要麼是擔心告發後自己也不能留在日本。因此,有的人會冒險脫逃成為「黑戶口」。據報導,2019年失蹤的外國人技能實習生高達8796人。對此,日本的專家表示,「建立資料庫後,很可能會發現外國人的非法就勞、失蹤的原因是所在企業機構造成的。因此,政府還應當考慮救濟這些受害的外國人,讓他們能夠繼續在日本工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