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朋友的老母親,因阿爾茨海默病離家走失了幾天,萬幸被善心人發現,幫助送回了家。
看著朋友一家從焦慮不已、一籌莫展到歡喜迎母,了解到患這樣病的老人越來越多,有的家庭沒朋友幸運,再也找不到老人,終身遺憾。
不禁想起「腦海中的橡皮擦」——「老人」最容易被擦來擦去的記憶,老人最需要的「尊重」與「尊嚴」。
1歲的孩子把牛奶打翻了,父母會耐心地收拾乾淨;而80歲老人任性地把水倒了,作為孩子的我們或有責備。阿爾茨海默病的殘忍就在這裡。
孩子怎樣成長,老人就怎樣退化。他們其實沒有「痴呆」,只是回到了孩子的狀態。
當老人忘記往事,忘記如何吃飯,忘記如何談話,忘記回家的路,甚至不記得我們的時候,請像他們對待兒時的我們那樣,耐心地對待他們吧!
很慚愧一直沒有深入地想過這個問題。我們常常可以耐心地寬容孩子,卻少有耐心地寬容老人;可以精心地照顧孩子,卻難以精心地照顧老人——有時以為把老人送到條件不錯的養老院就盡心了。
一位比我更年長的同事剛退休,糾結於是陪伴外地80歲老母,還是帶剛出生的孫子,老母輕輕的說:「我理解你們——回去帶孫子吧!」
我們有多少理解這份「理解」呢?有多少因為「自己太忙」的理由,讓老人感到另一種「無家可歸」呢?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老去,終將老去。今天的年輕人,比過去一代人更關注養老話題,也許是現實和未來問題所迫吧!今年兩會前中青報一項青年調查中,「養老話題」就列在青年最關心話題前幾位。
近期密集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等,也表明了政府和社會對這一問題高度的關注。
「健康養老產業前景超10萬億」等新聞,已讓各行各業都躍躍欲試投身其中,在令人高興振奮的另一面,我卻想到另一些似乎不合時宜,但值得深究的話題:會不會因此產生一些新暴利行業?多少老百姓能消費得起高檔健康養老基地,享受那人生最後一段「夢幻之旅」?如果商業保險沒能有條件輔助完成,憑現在的社保,能都有一個體面尊嚴的養老保障嗎?······
我還想到了「腦海中的橡皮擦」,在擦來擦去的記憶中,擦不去的是那永遠閃耀人性光芒的父母之愛。反思有多少是從更深層次的愛,從老人最需要的「尊重」和「尊嚴」來關注、關心養老?走在人生最後一段旅程的老人,最在意的恐怕是親情、友情、人情,是擁有更好的身心愉快、排遣孤獨的環境和機會。
從老人的角度,別人認為熱熱鬧鬧的「養老產業」,其實平平靜靜才是真。如治病重在防病,在養老於未老、於尊老中下功夫,恐怕是敬老愛老真功夫。
近幾年醫療和養老保險等方面深化改革,正在向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努力,並已取得一些明顯成果,一系列健康惠民的行動和舉措,也倍受各方關注。
比如日前「老大媽廣場舞」將進入全運會,儘管也引起一些質疑,但更多的是支持。天津已有500多支隊伍報名參賽。作為老百姓喜歡的「草根」健康方式,無疑是惠民健康中國大潮中一朵跳躍的浪花。有點遺憾的只是「老大媽」偏多,「老大爺」偏少。
但願「養老產業」在下一步大力傳播、推廣、構建中,能更多一些對老人「尊重」和「尊嚴」的關照,能讓「腦海中的橡皮擦」無論如何擦,只要有一點「孩子」似的記憶塗鴉,就有這個世界的一點真愛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