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無論你是坐火車,還是辦理各種手續,都需要用到身份證,它現在已經儼然成為我們生活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關於身份證本身,你了解多少呢?有人會說了,為什麼我的身份證上寫的有效時間是10年,而一些人的時間是20年呢?還有最後一位到底怎麼計算出來的?我敢保證99%的人知道的都是錯的,下面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一、有效期限
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限分為10年、20年、長期三種。16周歲至25周歲的,發給有效期為10年的居民身份證;26周歲至45周歲的,發給有效期為20年的居民身份證;46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證件有效期限從籤發之日起計算。如某人1990年9月20日出生,2008年18周歲時申領居民身份證,籤發日期為2008年12月31日,他屬於16至25周歲這一年齡段,證件有效期限屬於10年這一檔次,到2018年12月30日有效期滿。
那麼,又有人會問,為什麼北京身份證是1開頭的,而遼寧的就是2開頭的呢?身份證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呢?
二、號碼構成
1 、地址碼
(身份證號碼前六位)表示編碼對象常住戶口所在縣(市、鎮、區)的行政區劃代碼。1-2位省、自治區、直轄市代碼; 3-4位地級市、省、自治州代碼; 5-6位縣、縣級市、區代碼。
按照中國劃定的分區定義省代碼,有直轄市的,直轄市列前,其餘按離直轄市的距離排序,沒有直轄市的,按離北京的遠近排序。
具體省(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代碼如下:
11-15 京、津、冀、晉、蒙
21-23 遼、吉、黑
31-37 滬、蘇、浙、皖、閩、贛、魯
41-46 豫、鄂、湘、粵、桂、瓊
50-54 渝、川、貴、雲、藏
61-65 陝、甘、青、寧、新
81-82 港、澳
2 、生日期碼
(身份證號碼第七位到第十四位)表示編碼對象出生的年、月、日,其中年份用四位數字表示,年、月、日之間不用分隔符。例如:1981年05月11日就用19810511表示。
3 、順序碼
(身份證號碼第十五位到十七位)地址碼所標識的區域範圍內,對同年、月、日出生的人員編定的順序號。其中第十七位奇數分給男性,偶數分給女性
4 、校驗碼
身份證號碼第18位(新版最後一位)的含義,我猜99%的人都不知道吧~!OMG,來看看吧.
身份證中第十八位數字的計算方法為:
第1步:將前面的身份證號碼17位數分別乘以不同的係數。從第一位到第十七位的係數分別為:7. 9 .10 .5. 8. 4. 2. 1. 6. 3. 7. 9. 10. 5. 8. 4. 2.
第2步:將這17位數字和係數相乘的結果相加。
第3步:用加出來的和除以11,看餘數是多少
第4步:餘數只可能有0 、1、 2、 3、 4、 5、 6、 7、 8、 9、 10這11個數字。其分別對應的最後一位身份證的號碼為1 .0. X. 9. 8. 7. 6. 5. 4. 3. 2.
通過上面得知如果餘數是2,就會在身份證的第18位數字上出現羅馬數字的Ⅹ。如果餘數是10,身份證的最後一位號碼就是2。
例如:某男性的身份證號碼是34052419800101001X
首先:我們得出,前17位的乘積和是189
然後:用189除以11得出的結果是17 + 2/11,也就是說餘數是2。
最後:通過對應規則就可以知道餘數2對應的數字是x。所以,這是一個合格的身份證號碼。
【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