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綠色字「人中仙工作室」關注公眾號,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分享朋友圈,謝謝!
石仙亭,位於隆回縣山界回族鄉新粟村一組。建1898年。亭長10.6米,寬8.3米,高5米,木石結構。相傳,當地過去有一名丁崇響的石匠是齋公,經常積善做好事,給人做工不要錢。年老將逝向每戶募一塊錢、二兩油,在此引火焚之。臨死前交待人們,遇有颳大風下大雨時,喊響齋公治風雨,朝窗外撒米、茶,即止。此後,當地群眾代代相傳至今,並為其修「石仙亭」作紀念。而實際上「石仙亭」處於交通要道,為行人躲雨與休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當地還有一傳說就是石仙亭坐落於一仙龜背上,並說一共有三隻仙龜保護石仙亭,能消災驅禍。當然傳說只是傳說,並沒人當真。只是前些時間,當地想在石仙亭旁修建一些娛樂設施,挖掉一些土時,竟然發現有一塊大石頭極象一隻龜,腿、頭、背一應俱全。筆者現場看時,村民非常興奮說如何如何像,帶著我到處看。我看了石龜後也覺得非常像,只是右後腿被挖斷了。村民們說後來又挖出一窩龜蛋,有兩個完整的被村民拿回了家,剩下的就被固定在石龜旁。村民們說還發現一隻,只是目前還沒有完全挖出來 。並在石龜旁發現了石頭魚簍,大家說左看右看實在像極了。
村民們還在石仙亭的後面因修排水溝挖出一條石蛇。這條蛇很像一條眼鏡蛇,脖子張開很寬,還有眼睛,栩栩如生。於是村民們說傳說並非空穴來風,因為已經找到兩隻石龜,一隻在石仙亭下,剛好三隻。而古代人民常將龜蛇繪於彩旗之上,以為能消災避禍。也就是說龜蛇常在一起,再加上像極了的龜蛋,於是村民們便將這石龜石蛇稱為仙龜神蛇了。
不過筆者認為,這些石龜石蛇在修石仙亭之前就發現了,修石仙亭之時挖出的土把其它兩隻石龜和石蛇埋住了,而現在修設施取土石龜石蛇又露出來而已。而當時人們由於有石匠的傳說,又發現有石龜石蛇相伴,遂取名「石仙亭」。當然這只是個人推測。
隆回第一個北大生馬非百(二)
隆回第一個北大生馬非百(一)
以向家村為背景接力寫小說《回家》的故事徵集啟示
小賞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