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邁入職場前,人都要經歷過一段實習歲月,如同「新兵蛋子」一樣,你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在「老人」各種欺負中,打通從校園到社會的「最後一公裡」。當然,你也會得到應有的勞動報酬。雖然……回想本人的實習生涯,那可真是欲仙欲死啊。領導大鼻孔朝上,一張腎功能不足的臉龐頗有威嚴:「你們能到我公司來實習,是你們的榮幸,在這裡,你們能最快地掌握這一行的所有技能與門道,這比掙幾個臭錢要重要多了。」
後來才得知,工資神馬的都是「歷史文物」,公司只給實習生提供每日五元飯補。靠,現在驢飼料都不是這個價了,小編的這顆紅心啊,就這樣…悠然…驟停。
哎,這軲轆還是掐了別播了,咱的實習生涯雖然慘不忍睹,但我們還可以看看國外那些大名鼎鼎的公司都是如何「善待」實習生的。你要知道,每天YY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嘛!
要說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那實習工資也是分行業的。在全美實習工資最高的前25家公司中,其中19家都是科技公司。比如早在2014年時,位於舊金山的Twitter,其每月實習工資為6,800美元,而像微軟、eBay、谷歌、蘋果和雅虎等IT業巨頭的實習生待遇也不錯。除此之外,數家石油天然氣巨頭也是榜上有名。比如埃克森美孚和康菲石油公司的實習生工資分別為每月6,000美元和每月5,400美元。而貌似風光無限的金融企業只能屈居第三檔。像貝萊德(BlackRock)和第一資本投資國際集團(Capital One),其每月實習工為5,100美元和4,900美元。
不忍直視啊!大媽您好,請問黃河怎麼走?
當然,作為我佛世俗子弟,小編當然不會無端地羨慕嫉妒恨。事出有因,你去看看他們每個人創造的價值,就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就以Google為例,其年營收達到了600億美元,可它卻只有區區7萬名員工,折算下來每位員工每年能給公司帶來近百萬美元的價值;再比如微軟,其營收超過700億美元,員工也不過10萬人。你說區區幾千美元的實習工資,他們除了微微一笑,會抽搐一下嗎?不過心細的小編還是以此為依據,對著名的「飛翔大本營」——富士康公司把了下脈。2015全年,富士康的總營收為4.48萬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8900億元),而富士康的總員工人數大概在150萬左右,那每個人每年貢獻的價值也在60萬元左右。如此再聯想頻見報端的「飛天」事件、與學校勾結強制實習事件還有「大學生累得不想要工資」的無奈吶喊……哎,富士康啊,你要「飛升」你師父幫你護劫嗎?
聽說早在2013年6月時,曾在康泰納仕集團旗下《紐約客》和《W》雜誌實習的實習生就已提起訴訟,稱他們的時薪低至12美元(約合人民幣78元)。小編掐手一算,發現每天工作八小時,折合下來一天的工資只有區區624元人民幣後,至此深藏功名,駕鶴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