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在我們的傳統中有很多風俗習慣
貼春聯、吃餃子、放鞭炮,還有.
微信搶紅包。
無數年輕人為了幾毛幾分錢而喪失理性
……沉迷紅包,日漸消瘦。
據統計,每搶一個紅包消耗流量約300K,按現在的流量套餐計算:
100M=10元=102400KB
102400KB÷300KB≈340(個)
10元÷340個≈0.03元/個
即是說,你每搶一個紅包的成本是0.03元。
再根據我的經驗來說,微信紅包中0.01元的佔80%,所以你每搶0.01元,就會損失0.02元,手動微笑。
為什麼總會搶到0.01元的紅包,怪自己人品不好。你搶到小紅包在抱怨,有人卻從中算出了紅包的規律。
>>微信最大包與註冊時間有關係
北京大學師生通過研究發現,搶微信紅包的金額可能並非隨機分配,而與用戶註冊時間有一定關聯。他們對數據展開收集和整理,並進行了統計分析。同時,研究結果還發現,用戶使用什麼手機,與領到紅包的金額沒有顯著影響。這一想法萌生於一個偶然。2016年暑假期間,在北京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社會」研討課中,教授謝宇邀請一名學員共進午餐。邀請方式就是在課程的微信群中發紅包,領到金額最高的學生與教師共進午餐。
紅包遊戲進行了10次後,出現了一個有趣現象:15名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生和12名北大本科生中,領到金額最高者絕大多數是北大學生。是因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覺得跟教授吃飯很尷尬嗎?北大學生連搶紅包都勝人一籌,我等學渣只能相擁而泣。
按我們的思路來說,這件事情吐槽完就完了。奈何學霸就是學霸,他們發現領到最高金額者都有一個共同點:
微信註冊時間都比較早
這個共同點,打開了學霸們新世界的大門,在教授的指導下,學霸對紅包數據展開收集和整理,並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還真被分析出來了。騰訊哭暈在廁所。
>>搶紅包大小以35個月為轉折點
(圖片截取自李星宇的論文)
研究人員繪製出領取到的「標準化金額」與用戶經歷之間的趨勢線。你肯定也看不懂,總之大概意思就是:
新註冊微信的用戶和使用年限很長的微信用戶,領到的微信紅包金額較低;微信註冊時間在30到40個月之間的用戶,則能領到更大的紅包。
該實驗證明了紅包金額大小與微信用戶使用微信時間長短之間存在某種關係。
對此騰訊的態度是——你說的很對,但我不聽你的。
騰訊表示「騰訊歡迎各界對微信的研究。微信搶紅包的分配採用隨機原則,希望用戶拆開時獲得意外驚喜。」
1.使用微信時間長。
微信註冊時間在30到40個月之間的用戶,則能領到更大的紅包。
2.多重影分身之術
利用vivo X7的分屏多任務功能,邊搶紅包邊做其他事情,不會錯過任何一個紅包。現在更支持「主動分屏」,在部分應用界面,三指下滑,即可主動開啟微信、QQ等應用。
3.網速
沒有網速,何來紅包?vivo X7 4G+網速翻倍,峰值速度高達330M/S,大概是目前的手機上的最高網速了。
4.求外援
安裝了輔助應用(比如「紅包神器」)的同學更容易搶到,好孩子千萬別學。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說的只是你有很大機率搶到高額紅包,並不是說你每次都能搶到高額紅包哦。
朋友,聽小V一句勸吧,放下手機,走出微信紅包的世界,讀幾頁自己喜歡的書,出去陽光裡走走,約約好盆友,隨便做些什麼,一天下來,你就會發現,還是微信搶紅包有意思……畢竟包治百病。
搶紅包,重在參與!
你曾經搶過的最大的紅包是?歡迎「留言」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