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卡 | 中國傳統美德踐行者

2021-02-12 OverseasStudentsOffice

拾金不昧,作為當今和諧社會樂章中的一個重要音符,近日被國際教育學院孟加拉籍國際學生PAPPU VASKAR SEN(中文名孫思卡)同學奏響了。

2020年10月14日,一個平常的下午,孫思卡一如往常去教室上課。但這次,他在路上撿到了一個鼓鼓的錢包。回憶當時的情景,孫思卡表示他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儘快把錢包交還到失主手裡。想想失主有可能會回來找,所以他在原地等了近半個小時。

然而,快上課了,失主還是沒有找過來。無奈之下,他打開了錢包,希望裡面有失主的聯繫方式,但只發現近千元現金及銀行卡、身份證等物品。於是,他將錢包交給了國際教育學院辦公室。在辦公室老師幫助下,當天傍晚找到了失主。接過失而復得的錢包,再看看孫思卡的外國容貌,失主顯得格外驚喜,向孫思卡連連致謝。

孫思卡同學用行動踐行了拾金不昧這一中國傳統美德。此刻,讓我們為孫思卡同學點讚,共同踐行中國傳統美德。

Returning lost money, as an important moral virtue in today's harmonious society, was recently performed by PAPPU VASKAR SEN (Sun Sika for Chinese name), a Bangladeshi international student of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n the afternoon of October 14, 2020, Vaskar picked up a wallet on his way to class. At that time, all his thought was to hand in the wallet to the owner as soon as possible. He waited for nearly half an hour but the owner didn’t show up. With the ticking of time, he must go back to school. In this case, he opened up the wallet and found some cash, ID card and bank cards. No direct contact information. Then Vaskar turned to the teachers of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help and the owner was found quickly. After meeting with Vaskar Sen, the owner was very surprised and thanked Vaskar again and again.

Vaskar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 of returning one's fortune and this shining tradition and virtue will help create a better society. 

Let us thumb up for Vaskar and practice this good deed.

供稿 | 劉會嫻

翻譯 | 劉會嫻

排版 | 李   鴻

審校 | 晏雯苗

        江   倩


相關焦點

  • 中國「白求恩」, 中國大愛的踐行者
    中國醫生周曙光、孫傳名和南蘇丹「徒弟」、患者交流。中國(安徽)第五批援南蘇丹醫療隊供圖「深刻領會此行意義,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出色完成光榮任務,為祖國贏得更多讚譽。同時,牢固樹立底線思想,切實做好安全防護。」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崔麗曾對援非醫療隊這樣殷殷囑託。她還親自批示,對《中國援南蘇丹醫療隊刊》的創刊給予高度讚許。
  • 【菁英SHOW】中國好美德,整車好先鋒
    千百年來,拾金不昧作為一項傳統美德,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傳承,然而這種精神也始終貫穿著長城人。        年後返崗,總裝二車間組裝2班班長馬謙在上班途中經過馨樂園小區,撿到一個黑色單肩背包,包裡現金若干、各種卡、報銷票據等,無任何失主信息,因上班時間原因,該班長將背包帶至公司。
  • 節約,是一種美德
    坐在餐桌前的您又怎樣做到對傳統勤儉節約,珍惜勞動成果等優良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呢?餐飲浪費,如何遏制?面對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行動起來,如今,大連全市正在積極開展宣傳倡導和實踐活動,大到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小到學校、家庭,都在開展制止餐飲浪費活動。
  • 呼應亞運辦會理念,「我是低碳環保踐行者」系列活動舉辦
    10月31日,在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宣傳部的指導下,由中國(浙江)環保博覽會、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浙江綠色創新發展聯盟共同發起的2020第三屆中國(浙江)環保博覽會「我是低碳環保踐行者」系列活動:迎亞運環保毅行、青少年環保畫大賽、公益科普體驗、節能減排倡議在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圓滿舉辦。
  • 新聞:重回漢唐成為首屆傳統文化發展論壇唯一服裝贊助商
    2016年10月22日—23日,由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首屆傳統文化發展論壇」在西安高科度假酒店隆重召開。  此次論壇旨在傳承新變、協同合作讓論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年度風向標。在這裡,大家可以提前獲知接下來中國傳統文化將會起哪些變化,擁有哪些合作發展機會。  其到場嘉賓有不少傳統文化繼承人、企業家、學者和知名度很高的經濟界朋友,網易陝西進行現場直播,場面盛大,影響深遠。
  • 「創全 · 現場」重陽:楊浦區開展迎重陽、重家風、傳美德活動
    在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孝親敬老美德,近日,楊浦區文明辦、楊浦區教育局和楊浦區委老幹部局在教育學院實驗小學聯合舉辦「老少同樂迎國慶,幸福傳遞重陽情——楊浦區迎重陽、重家風、傳美德」主題活動。
  • 傳承孝老愛親美德 再現人間最美情懷——記銅川市王益區王益街道辦韓塬村高志峰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在養育華夏民族的這片土地上傳承了千百年。在這渭北高塬上,有一位普通的農民,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了一曲孝老愛親的讚歌,用自己的真情和孝心再現人間最美情懷。他就是銅川市王益區王益街道辦韓塬村三組村民高志峰。  高志峰,195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
  • 美德英:強烈要求中國釋放被抓律師,保護人權
    一些西方律師組織和團體發表聯署公開信,向中國政府施壓。美國律師協會還在9日將該協會首次頒發的「國際人權獎」給了去年7月9日被拘留的鋒銳所律師王宇。在這些西方組織和機構的描述中,去年7月9日當天及之後與中國少數律師有關的事情被湊到了一起,受警方約談等輕微調查與被抓捕合成了一筆帳,形成「300多名中國維權律師被約談、騷擾、抓捕」的說法。無論怎麼看這都是一場宣傳運動。
  • 王柏森:弘揚傳統文化,讓孝與你我同行丨河南省2017年「小小百家講壇」講演比賽精彩展播(八)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是教育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項重要舉措。為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中小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2017年4月,河南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開展2017年「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的通知》。
  • 浙江省生態旅遊商會參加第三屆中國(浙江)環保博覽會 「我是低碳環保踐行者」系列活動
    2、發揚勤儉節約傳統美德,杜絕浪費現象,不大吃大喝、浪費食品。     3、拒絕使用過度包裝的產品,少用或不用塑膠袋,儘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4、選用環保健康的交通工具。建議多走樓梯,少乘電梯,強身健體又節能。       5、減少噪音汙染,使用環保洗滌用品。
  • 忠孝傳家之美德《程家大院》
    德興新崗山「程家大院」在當地已被傳為美談,不是說它建設得多宏偉、氣派,而是因為這座大院將忠孝傳家的美德在新時代詮釋得淋漓盡致。       「程家大院」建於2014年,大院小院加起來有700多平方米。
  • 重陽佳節聚大橋 · 敬老美德傳佳瑤
    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敬老道德教育,努力營造敬老、愛老、養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 傳統城市化與符合中國國情的城鎮化
    傳統城市化是先進行工業化的發達市場國家的城市化模式。
  • 普聯:塑料循環經濟的踐行者
    1994年,普聯在中國臺灣臺中市創立,以服務橡塑料產業為主的輔助設備為公司發展的起點,憑藉鍾鉦隸總經理和林珒嘉副總經理對市場的敏銳觸感以及雄厚的技術研發優勢,針對回收難度高的各種特種塑料製件,相繼開發出了一系列自動化程度高的專用破碎回收系統,得到了眾多跨國性企業的廣泛信賴。隨後,又拓展到了農業、畜牧業及生活垃圾等各種廢料回收再造領域。
  • 打頭陣做標兵 做維護穩定的踐行者
    打頭陣做標兵 做維護穩定的踐行者喀什農商銀行黨委委員、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