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她以優異的成績成為首批非公黨建指導員,進入廈門火炬高新區之前,已有兩年政工幹部工作經歷。陳心怡說,職業素養是做好任何一項工作的前提,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憑藉紮實的黨務專業基礎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精神,她很快承擔了高新區非公黨委大部分日常工作和大量的具體任務,並完成出色。在她看來,這只是一名黨員在崗位上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2016年11月,陳心怡被借調到市委組織部組織處工作,開始接觸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對於沒有任何農村生活經歷和工作經驗的她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從高新企業領域轉向農村領域,反差之大,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她說:"當時我對農村的認識幾乎僅限於幾個度假村、幾樣特產,更不用說農村基層黨建了。"陳心怡要克服不僅是對農村領域的陌生,更是情感認識的空白和職業發展的困惑……
"完成組織交辦的任務,是職責所在。"陳心怡說。腳踏實地,認真細緻,是她一貫的作風。在辦公室牆上有一張標記到村一級的廈門市地圖,陳心怡每天都看,在她眼裡那是黨建地圖。除了自己主動學習,她得了部裡領導、同事、相關單位及各區組的各種幫助。收到的每一份資料,她都會仔細研讀,想到的每個問題,她都要尋根問底。讀《鄉土中國》、看《記住鄉愁》,逛農民畫展、旅行住民宿,下鄉搞調研,與村官交朋友……這些陳心怡從未想過的事,都成了她的日常。
給陳心怡觸動最大的,是參與黨的十九大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的推選工作。她在工作中接觸到各領域的黨代表,都是來自全市各行各業的優秀黨員,在與他們互動中,她被深深打動:"這是真實的力量,使我跳出思想屏障,看到每一個領域都有黨員先鋒,每一條戰線都有戰鬥堡壘,不論是企業、農村、機關等領域,黨的工作,都不允許缺位。"在更大的維度中重新審視自己,這讓她真正沉下心來鑽研黨在農村領域的工作,而不僅是完成任務。
如今,陳心怡曾經知之甚少的農村黨建,已經成為她最熟悉的工作,2018年,她還參與編寫了廈門城市黨建學院系列教材《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等,課題論文《廈門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情況分析》獲得福建省2018年度黨內統計、幹部統計選題分析報告三等獎。在組織部工作兩年多,業務範圍從非公領域跨越到農村領域、再到國企、機關等其他領域,陳心怡說這是黨務幹部職業化培養在她身上的生動實踐。同事們說她是:"可靠可信可親可愛的工作夥伴。"領導評價她:"樹立了組工幹部的良好形象,具備獨當一面的工作能力。"陳心怡說,她的成長得益於長期與傑出的領導、同事共事,堅持一貫的高標準嚴要求。"在全市500多名黨建指導員中,獲得這樣的工作機會,是極為珍貴的。"陳心怡心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