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愛好天文攝影的影友來說,稍加深入學習就會聽到一個被反覆提及的器材——天文改機。面對眾說紛紜的觀點,我將通過把晦澀的專業名詞給讀者們做成淺顯易懂的解釋。
本文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
天文改機的原理是什麼?
哪些素材拍攝必備改機?
如何得到一臺改機?
改機的弊端有哪些?
這一切還要先從基本光學概念說起。光的本質是電磁波,不同的色相則是對應著的不同範圍的波長。人類肉眼可見光是有限的,遠遠小於現在相機強大的感光元器件CMOS可感受到的電磁波波長範圍。所以很多相機廠商為了避免CMOS額外感知的光線讓照片成像與人眼直覺不符,會在設計時就在CMOS前方加上一塊過濾多餘進光的「紅外濾鏡」。
然而,宇宙中廣泛存在的發射星雲光線也剛好位於被過濾的波段。因此如果使用普通的單眼相機拍攝,就難以得到這些星雲的色彩。於是天文改機應運而生,通過拆除CMOS前置的過濾濾鏡來滿足天文攝影的需求。
雖然嚴格來說,最好所有的星空主題都優先使用天文改機,但是實際經驗來看,改機對於不同素材的作用大小各異。
拿夏季銀河來說,普通相機就能拍出銀心豐富的細節和壯麗的色彩,使用天文改機的效果有限;而等到了冬季,星野攝影的重點變成了獵戶座星雲,改機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此外,如果要嘗試深空攝影記錄星雲的細節,一定要使用天文改機+專業赤道儀持續跟蹤。
相比於一些教程中引入大量英語縮寫詞彙來介紹不同改機的型號,我這裡力圖用最簡單的方式來闡明(做人就應該說人話)。
第一種是購買相機廠商官方推出的改機型號,比如尼康的D810a。其優點是有諸多專門為拍攝星空而設計的功能,可操作性更強;缺點就是貴,而且常常有價無市。
第二種就是在線上網站尋找改機服務,讓專門的技術人員把普通的全畫幅相機拆去紅外濾鏡,變成改機,費用從1000到4000不等。目前主流進行改機處理的機型有佳能的6D、尼康的D750等售價不高的全幅機器,既能滿足拍攝的畫質需要,也能控制整體的成本。
本著避免讓讀者腦袋發熱的態度,還是要去講講改機的弊端吧。普通單反變成天文改機後,就無法再去拍攝正常的日出日落風光了,成像會出現有較為明顯的色偏。由此衍生出的問題就是,如果你既想拍星空又想拍攝夕陽,可能要於戶外的時候背上兩套單反系統來滿足不同的需求。
此外,使用了改機也並非就意味著能夠高枕無憂,後期依然需要校準白平衡和進一步渲染、強化星雲的色彩,才能最終得到滿意的成片。
影友可達提供
天文改機是星空攝影走向專業的必經之路,但也不是能夠一夜成佛的靈丹妙藥,需要配合天文知識、赤道儀、後期渲染技術,才能最終得到滿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