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農曆的九月初九,也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令人期待已久的"2020肇慶最美公園徒步行"在這個好日子裡正式「開走」~
生態保育慈善會組織了304名願者參與本次在長者公園舉行徒步活動,進行「星湖碧水我修復,天然氧吧我保育」的生態文明建設宣教活動,現場氣氛十分的熱烈。
隨著出發號令響起,浩浩蕩蕩的隊伍邁著整齊的步伐開始健步走起來。據了解,此次徒步行線路全長7公裡,徒步隊伍由長者公園作為起終點,途徑七星巖東門廣場、閬風巖,星湖景區,再沿途返回。徒步全程沿途都能觀賞到七星巖、仙女湖的秀美風景。
本次通過生態保育慈善會召集的304名志願者被分為10個小組。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各小組的志願者吧。
呂健、杜澤超、王嘉輝、姚怡荃、盧曼瑤、馬晴涵、王婷榕、吳澤鴻、陳佳穎、陳偉龍、餘世標、陳煥彪、李宛蔓、賴元紹、徐航宇、郭家偉、沈凱純、賴依雯、溫佳佳、孔慶耀、林秋霞、蔡金龍、張巍巍、羅宇江、周志勇、刁玲玲、周家宜
鄒夢玲、祝夢穎、莫淑冰、薛梓鵬、吳宇航、劉志升、陳鴻揚、李偉鑫、蔡曉璇、李尚運、林康、鍾倩茹、張浩、麥洪銘、植中委、王澤恆、歐子華、王冠斌、黃仁勇、侯千柔、巫海靜、陳貫賢、謝燕微、陳海燕、楊珍、李朝潔、蘇祖寧、黃家穗、王純娜、黃憶婷
謝江平、林蘭芳、陳俊伊、盧必俊、楊焯、倫群旺、葉茂發、張瑞華、盧夥娣、孔愛連、張漫、尹梁宇、方丹純、楊日鴻、張孝芬、張忠仁、張志軍、鍾奇佩、李偉珍、馬澤鑫、吳添輝、歐大賓、鄭丹霞、吳馥蕾、李翠珍、梁劍媚
成龍、李森林、周月梅、陳雅婷、陳錦汕、賀哲言、蔣振華、王瑾瑾、朱慧萍、黎榮鋒、陳嘉敏、馬穎妍、馬梓昕、謝紅萱、肖嘉儀、何嘉煒、範梓君、江卓津、葉冰彬、莫秀英、吳金嬋、曾東傑、曾米甄、謝柳、賴雨婷、許羨、李俏紅、李結松、陳文健
孔雅瑩、張俊傑、區學深、吳家慧、蘇漫、林海璇、林薇薇、陳淑玫、張曉欣、蘇湖佳、房啟玲、歐文娟、吳燕梅、吳翠婷、周奕明、馬萍敏、張新華、盧中俊、周東華、錢政弘、張院威、區嘉燕、鄒裕輝、易濱琦、張飛、葉凱恆、駱俊宏、黃心萍
謝中南、黃佩嫻、梁傑怡、溫小冰、張曉淇、李碧娟、連曉琪、林瑞婷、袁瑩瑩、範鏡殿、洪開欣、何解漢、鍾曉潼、吳永基、符文招、張秋洋、李樂揚、肖奕凱、黃允雄、朱靜雯、曾遠凡、陳可澤、黎國良、陳梓嘉、曾智豪、陳東海、鍾昭君、陳涵琪、陳嘉琪、張耿旭、耀空
潘寶瑩、張瑾旖、陳雪怡、陳銳哲、李懿、李婧雯、沈澤凱、賴怡寧、謝智梅、劉瀅瀅、唐燕丹、肖嘉樂、黎桂容、李錦鵬、張佳惠、李冠文、林勇梅、餘秋霖、於桂芬、鍾永、謝錦平、韓素敏、林群傑、何晶晶、鄧思燕、鄧志茂、李志斌
莫靜怡、高興填、林國海、何穎、劉心怡、陳曉丹、蔣業詩、羅妃珍、鄭巧玉、馮焯穎、黃曉敏、陸志豪、黎國蓮、黃寶玲、常嘉欣、梁志輝、林煒煥、陳楚婷、陳火華、盧鈺婷、莫聰、鄭健燁、羅小玲、陳燕婷、程秀紅、何曉華、馮楚翹、黎詩敏、葉塘城、劉文淵
趙沛連、孫卓麗、吳嘉琪、鄭依妍、蔡俊深、梁桂群、林淳、廖伊睿、吳登瓊、黃嘉如、劉安娜、羅嘉儀、範莉賢、馮雅麗、魏曉純、李曉堅、王詩琳、駱紫妍、範宇清、張嘉敏、張子傑、陳嘉順、李佳盈、梁燕媚
盧瑞欣、何振堅、許秀盈、陳玉婷、陸東梅、譚可文、寇伯登、伍佳輝、譚綺雯、黃榆柃、鄭宇華、易炫華、陳偉得、羅曉楠、林聖浩、何佩堅、陳梓穎、李沛臻、嚴卉青、莊玉虹、張嘉萍、楊嘉虹、呂喬薇、高淑玲、曾榕銘、黃文惠、鄭鑠、黃灝、蒙國蘭、蒙振鵬
我會承接的肇慶七星巖景區裡湖地表水生態修復公益技術服務榮獲「廣東省生態環境公眾參與十佳案例」大獎。
廣東肇慶七星巖景區裡湖面積約 325000 ㎡。2017年11月28日,經肇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星湖風景名勝區七星巖管理處與肇慶市生態保育慈善會籤訂《七星巖景區裡湖生態修復工程慈善公益技術服務合同》,委託廣東五色時空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採用被中央電視臺譽為「登上黑臭水體領域珠穆朗瑪峰上」的「五色時空·水下森林氧吧地表水生態工程技術(簡稱:『5SSK-UF·OB』生態技術)」,從 2017 年12月正式開始,分三個階段實施「5SSK-UF·OB」生態技術服務。
第一階段,生態治理技術服務,2018年2 月15日完成。裡湖水面積為325000平方米,湖底的淤泥厚度平均為0.52米,水深平均1.88米;裡湖通過投放「5SSK-EP」微生物群落實施汙染源網格化微生物降解底質淤泥,對地表水外源汙染控制降解,因地制宜地種植「5SSK-AP」沉水植物群落,水質達到去黑除臭標準,甚至Ⅴ類地表水標準;
第二階段,生態修復技術服務,2018年5月2日前完成。通過有效調節地表水環境條件,孕育「水下森林」生長,吸收轉化底質淤泥,消除致黑致臭富營養物質和抑制藻類生長,促進「水下森林氧吧」淨化地表水汙染,水質達到Ⅲ類地表水標準;
第三階段,生態保育技術服務,從2018年8月起實施。操縱「5SSK-AA」水生動物,重構了地表水環境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修復了地表水生態系統食物鏈。「水下森林」覆蓋湖底達90%以上,裡湖恢復了其穩定結構和自淨功能,提高了其自組織淨化能力和環境容量,水質透明度持久性達到1.5米或以上,水環境質量持續達到地表水Ⅱ類,甚至Ⅰ類標準的自然潔淨透澈狀況。
2017年12月至今,肇慶生態保育慈善會志願者8000多人次參加以「天然氧吧我保育、星湖碧水我修復」為主題的肇慶七星巖裡湖生態保育公益服務活動。
2020年1月15日,五色時空生態工程技術中心測得湖底淤泥厚度平均為0.22米,經過700天後,湖底淤泥厚度平均降低了為0.30米,97500立方米的淤泥被清除了。換句話說,經過700天切割水面以下0.3~0.4米深的「水下森林」,轉移了97500立方米的淤泥上岸。
肇慶市生態保育慈善會是全國首家以「生態保育」為名字的慈善會,是一家以「增長生態文化、提升生態文明」為使命,倡導生態健康生活方式,立足肇慶七星巖景區、鼎湖山景區,面向肇慶新區與府城老區以及市轄各縣、市、區的水、空氣、土壤和森林等生態環境等開展生態環境保存、維護、復育公益服務的非營利性間慈善組織。肇慶市生態環境局是肇慶市生態保育慈善會主管部門。
肇慶市生態保育慈善會的工作重點是回應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日益凸顯的城市環境汙染問題,推動群眾性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的教育,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生態保育意識,傳播生態文化、倡導生態文明、引領生態健康生活,開展空氣汙染、土壤汙染、水環境汙染的生態治理、生態修復與生態保育工程公益服務慈善活動。
1、每個星期天上午8:00至11:30,在七星巖景區舉行以「天然氧吧我保育、星湖碧水我修復」為主題的「美麗肇慶,我是行動者」生態保育公益服務活動。
2、每個月首個星期天上午7:00至11:00,參加以「美麗肇慶,我是行動者」為主題的生態文明建設宣講徒步活動。
3、一年一度的「肇慶國際馬拉松」,舉行以「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主題的生態文明建設宣講迷你跑活動。
4、承接城區的水、空氣、土壤和森林等生態環境等開展生態環境保存、維護、復育公益服務。
5、在本市大中小學校舉辦以「天然氧吧我保育、星湖碧水我修復」為主題的生態文明建設宣講活動。
我們每周都會舉行相關的生態保育公益服務活動,現在,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加入我們,為慈善事業,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參加過活動的志願者也可以跟我們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以及建議,以此鼓舞更多的志願者加入我們。
聯繫方式:
電子郵箱:1380285356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