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任,組建了新內閣。其中的多元性不禁讓人驚嘆:我們曾經熟悉的那個「美國」,又回來了。
內閣裡有美國首位女副總統——賀錦麗;
▲美國首位女副總統賀錦麗
有美國首位公開同性戀的交通部長——皮特·布蒂吉格;
▲圖源:Time Magazine
有四名「首位」少數族裔部長,代表著美國原住民群體、非裔群體、拉丁裔群體,分別領頭國防、內政、衛生、國土安全領域;
▲來源:CNN
伴隨著新內閣的組建,拜登也籤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重新加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暫停了有環境保護爭議的輸油管道項目等等。
對美國意味著什麼?
在小南看來,這意味著未來四年一個民主黨執政、與川普時期截然不同的美國。
它會更加倡導全球化:與川普強調「美國優先」、傾盡全力反對全球化、在美國國內重建工廠、與中國打貿易戰不同,拜登更有可能幫助美國拓展海外市場、為海外學生留學美國提供更多貸款和優惠條件、承擔國際組織的開銷。
它會更關注弱勢群體與倡導多元價值觀:拜登作為民主黨總統,秉持著民主黨的價值觀,重視人權、關心少數族裔、爭取性別平等、鼓勵多元價值觀。與之相伴的,對移民限制的放鬆、疫情措施的落地,都將成為美國關注社會多元群體、追求平等正義的良好肇始。
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拜登的上臺意味著很多改變,他揚起的塵沙將落在每一個人身上。
美國正在越過川普向熟悉的「美國」道路回歸。對經歷過川普時代的我們來說,這不失為一個好消息。
積極、開放、包容的價值觀,或者說國際公益前沿理念,也許將迎來它們的春天。此時,中國的青年人、公益組織在性別平等、環保、少數群體關懷等領域做出的成績,或許將能夠被真正地看見。我們將能夠與國際上存有相同理念的人產生共鳴與聯結。這對於幫助中國融入世界來說,可能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但是,美國駛出川普道路,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安全與光明。我們仍需保持警惕。
美國對中國人權問題的指控、「新殖民主義」謠言的散播、對中國環境問題的抹黑都不會停止。民主的燈塔美國,從未對中國模式有過完全的認可,而以拜登為代表的精英階層更是有可能把「人權外交」發揮到極致,因而不少國內政治學者對中美關係仍持悲觀態度。
在「一帶一路」的有序推進中,西方社會也會緊握放大鏡不餘遺力地「雞蛋裡挑骨頭」,關注其中環保、社區、人權等的問題,這會給我們國家帶來不少麻煩。但辯證地說,這也是某種機遇:中國政府、中國社會和中國民間組織有了更多合作試驗的空間。
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拜登內閣與行政命令所關注的女性、少數族裔、性少數、環保等議題,事實上都可以以「公益」概括之,也都是中南屋經常與大家探討的話題。
在小南看來,對「公益」的關注與參與,是歷史前進的必然:
自人類被迫走出非洲以來,人類就開始為有限的資源展開鬥爭,隨著熱武器的普及,弱肉強食、勝者為王逐漸成了人類生活的常態。但「一切人對一切人的鬥爭」總會結束,如拜登就職演講所言,我們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總是佔上風」。
人類總會犯錯,但是我們總能從慘痛經驗中汲取教訓,認識到團結的可貴和包容的不易,而「公益」的興起,正是這種進步的體現。
通過公益,不同的族群將能夠更好地求同存異、互相理解,世界也將走向「民心相通」。
拜登新內閣的「政治正確」,儘管不乏政治的考慮,其代表的確實可能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方向,也大抵是中國積極融入世界的機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