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驗健康碼,測溫,佩戴口罩……昨日,在椒江的阜大藥號中山東路店,每個到此買藥的市民,營業人員都會引導他們查驗信息。
記者在現場看到,藥店門口設置了檢查登記臺,桌子上擺放著消毒液、額溫計和顧客信息登記表。「查看健康碼、測量體溫、佩戴口罩」是顧客買藥前的三個步驟。
「只要一切正常就可以在店內購藥。」藥店營業人員告訴記者,但是顧客不能入內,只要在檢查登記臺旁告知所需藥品,他們就會幫助顧客選取,減少雙方接觸。如果沒有佩戴口罩,顧客是無法購藥的。
「我們早上來也會先給自己量個體溫,做好記錄,然後做好店內消毒。」藥店員工說,他們還會要求顧客保持安全距離,避免扎堆。
附近的一家瑞人堂藥店也是如此。藥店營業人員王麗君說,對於購買治療感冒的藥物,他們也會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實名登記,並及時上報。
按照我市最新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零售藥店及醫療機構對購買藥物用於治療發熱、乾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且近14天內有國內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城市旅居史、入境尚在健康監測期間的人員,要即管即報、即查即轉。
記者走訪發現,相比藥店,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防疫要求更為嚴格。
除了落實基本防疫要求,椒江楓山社區衛生服務站還設立了臨時隔離點。該衛生服務站醫師楊宣龍表示,他們已經不銷售感冒藥和止咳藥等藥物。對於有感冒咳嗽等症狀的顧客,他們都會實名登記,還要詢問對方近期是否去過重點疫區,如果有,就要將信息及時上報。
「如果檢查購藥人出現發熱,我們要告知他們最近的發熱門診,要他們及時去醫院就診。」楊宣龍還介紹,除了做好篩查和登記的工作,他們每天對服務站進行多次消毒,尤其是前臺等與病人接觸較多的地方,儘量給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就醫場所。
楊宣龍說,社區的衛生服務站相當於防疫「哨點」,防疫工作需要更加細緻。
責任編輯:丁楚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