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天沒有出海打漁了,天的因素是風浪太大,不能出海,人的因素是漁政管理,這幾天突擊檢查,沒有捕撈證的船漁網在海上被漁政船拖走了,漁人頓時沒有了資金來源。給我們做鐘點工的阿姨問能不能做一天給一天的錢,因為小孩上學沒有吃早餐的錢了,我們馬上預支給了她一部分。
漁人分為二種:一種是有遠海捕撈能力的,另一種是沒有遠海捕撈能力的,就是擁有大船的和只有自製小船的;我這裡說的是後一種,因為我們在漁人碼頭買的魚大都是這種漁人捕撈的。
有遠海捕撈能力的漁人打的魚,由於量大,靠岸後直接冷藏保鮮發往浙江,再分發到上海等各大城市,這裡的魚可能是國內最優質的海魚,直接從外海捕撈,很少汙染,在外地能夠買到這樣的魚你是幸運的,不過價格奇高,幾百元一斤到上千元一斤。而在惠州雙月灣港口鎮的傳統的漁人碼頭,只有幾十一斤,春節期間上百,最貴也不過二三百一斤。
具有遠海捕撈能力的船,一般有捕撈證,而沒有遠海捕撈能力的大都沒有捕撈證的,沒有做過調研,但我想可能是辦證的難度大,或是成本高,但我從他們擁有的幾個水管和幾塊泡沫板做成船來看,漁政部門是不會發捕撈許可證的,達不到基本的安全要求,這種船甚至沒有護沿,幫漁人推船上岸時,問了船主,船隻要8000元左右,另配有一單馬達,好的鈴木馬達在一萬元二千,有的感覺就像手扶拖拉機發動機改裝的馬達,這種馬達也可能只有一千元左右,可以想像,總共只有一萬到二萬元的船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捕魚,安全性是很難有保障的,這種馬達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壞,一般人就是買釣魚船還要考慮是不是買雙馬達,帶導航系統。他們導航只能憑經驗,遇上大霧就麻煩了,甚至聽到附近有人說話也找不到對方,而且駕這種船的人都是單人獨舟,想來就覺得恐怖。
有遠海捕撈能力的可以去外海漁場,漁民喜歡去的是南海鑽井平臺,由於平臺的燈光,吸引大量的魚在平臺周圍。他們還可以去公海捕魚。沒有遠海捕撈能力的船只能在離岸不是很遠的靠近礁石的地方捕撈,靠近礁石地方有各種生物,小魚,海藻,珊瑚等,魚有充足的食物,好在雙月灣周邊海域漁業資源比較豐富。
幾天前我們在漁人歸航時間前到了岸邊,卻發現漁船一條條都提前回來了,漁人們垂頭喪氣,一問才知他們的網被漁政執法拖走了,這幾天是不敢去捕魚了。過二天我們又去了,看看是否風頭過去了,然而茫茫大海一條歸航的船都沒有,一位當地收魚的魚商也在看,我湊上去,問怎麼漁政不讓捕魚,魚商看著大海,像是回答我的問題更像是喃喃自語:「這裡死了很多人了」。
去海邊看漁人歸航,看他們打上來的魚,幫推船,買魚,本來是令我十分興奮、愉快的事,現變得沉重起來,理解了為什麼小漁村和海邊有那麼多的廟,那麼多善男信女。一個人問一個海員你爺爺是怎麼死的,海員說海裡淹死的,又問你父親是怎麼死的,海員說也死在海裡,再問那你為什麼還要航海,這我當初的理解是說信仰的或職業熱愛的,現看來或許是一種無奈,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他不航海又能做什麼呢?當地的就業機會並不多,打漁、種地、或做泥瓦匠搞裝修,或開計程車,景勝亞龍灣,號稱中國的馬爾地夫的惠州雙月灣,經濟並不發達,就業渠道比較狹窄,當不能捕撈時,我看到很多漁民在海邊等待退潮去海裡撈沙白,幾十年前我們小時候使用的擦臉油就是用沙白殼做包裝盒的,以換取收入補貼家用。
雙月灣的希望在旅遊業,現有了點搞旅遊服務業,海邊不斷聽到:「坐船出海噢!坐船出海噢!……」的吆呼聲,希望當地旅遊業不斷發展,帶來更多的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促進當地產業多元化的發展,漁人的魚可以賣更高的價錢,漁人賺更多的錢,買更大更安全的船,雙馬達,完備的導航和通訊設備,可以遠洋全天候的捕魚。或開著你的的遊艇帶著遊客出海垂釣,海上兜風,讓你們漁人古銅色的皮膚恍瞎城市姑娘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