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當重汙染天氣來襲,除了國家和省級層面的督查,每個市也會成立相應的督查組,除了對汙染企業的停限產等情況進行現場督查,也要按要求必須進行夜查,不回家、常錯過吃飯是工作常態。
面對霧霾,面對黑臭河流,面對工業企業排汙,群眾會調侃、無奈,甚至謾罵。面對上級環保部門的督察,檢查,抽查,領導可能會遷怒、問責。工作強度大、保障跟不上、隨時被問責、社會不理解,這樣的境況,讓環保人在身體的勞累之外,還要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
怎麼辦?除了更加努力地幹好本職工作,基層環保人好像別無他選。因為他們背負著領導的重託和人民的希望。於是,白加黑、五加二成了工作常態。尤其是在這個冬天霧霾嚴重的地區,基層環保督查人員長期連軸轉地工作,身體極為疲憊,有人在辦公室被120急救送走,還有的像張敏這樣已經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小編實感痛心。
包括張敏在內的一大批基層環保人,能夠做到舍小家,顧大家,夜以繼日的在自己平凡工作崗位上的堅守,除了偉大的精神,更多的是一種習慣,對工作的執念。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高速的發展時代,是巨大的能源消耗的時代,是粗放發展模式不斷複製的時代,是多年累積環境問題亟待解決的時代。執法人數少、監管企業多是基層環保工作面臨的現實問題。雖然環保工作還有很多不足,很多突出的環境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是單憑環保部門的努力,單憑一個單位或一個人,都不可能完全扭轉目前的形勢。環保的擔子需要全社會來挑。
環境治理好了,是全社會受益。環境質量的提高,也並不是環保部門一家的職責。每個企業少排放一些汙染、每個公民多踐行一些綠色生活理念,都是對環保工作的支持和對環保人的關心。地方政府除了向環保部門提出工作要求外,也應看到其肩負的巨大壓力。支持環保部門,那就應該提供更好的後勤保障;關心環保人員,那首先就應多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而環保工作人員在盡心履職同時,也要多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
回想起小編初入職場,正是報社宣傳環保衛士田洪光的時候。一段田洪光母親的採訪,讓我記憶猶新:「給我什麼都不抵我兒子,我只想,等我走的時候,環保局能派3輛車,送送我,就這個要求。」
現在想起這段採訪,還有點鼻子發酸。沒有大道理,小編只是想對一線的環保工作者說,你們除了是環保衛士,還有另一層身份,那就是父母、子女、愛人。面對群眾的期盼,領導的重託,面對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我們需要張敏、田洪光這樣環保衛士捨身忘我的精神,但無論是他們的家人,還是他們的戰友,都絕對不想看到更多這樣殉職的典型。
改善環境質量,前路道阻且長,需要包括環保部門在內全社會繼續加倍努力。畢竟,藍天常在、綠水長流才是對逝者最好的紀念。
保重身體,來年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