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急診24小時開放」算哪門子福利?!/溫獻偉
據報導,今年春運全國春運累計發送旅客預計達11.52億人次,比起2019年的近30億人次,下降了六成,比起去年的數據,也下降了兩成多。究其原因,各地政府部門的就地過年倡議可以說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今年春節,不少人選擇就地過年,這種理解、配合與支持,對疫情防控而言,可謂最好的「助攻」。也正是有感於人民群眾的深明大義,不少地方紛紛出臺政策,為就地過年者送去關心和補償,譬如浙江等地,以真金白銀的方式為就地過年者送上「暖心大禮包」。這種實實在在的惠民措施,極大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贏得了輿論場的高度點讚。
然而,與滿滿的政策「乾貨」相比,一些地方出臺的政策顯得並不走心,不少措施如同雞肋,甚至有華而不實、虛偽做作之嫌,令人心生不快。譬如某地,為就地過年者送出的福利,只有30G的流量包和11家景區免費。美其名曰「補償」,但更像是在拉動消費。更讓人不解的是,某經濟大省推出的政策中,居然出現了「醫院急診24小時開放」這樣的奇葩措施。這簡直是在侮辱人民群眾的智商,試問,哪家醫院急診不是24小時開放?這算是哪門子補償性福利?再者,春節本是歡樂祥和的節日,推出「醫院急診24小時開放」政策,是在溫暖民心?還是在變相「詛咒」人民群眾?
誠然,如何關心和補償就地過年者,雖然不必像一些地方動用真金白銀,需要根據當地財政水平權衡決定。但是,像如此大打折扣乃至矯情虛偽、近乎「一毛不拔」的政策,實在顯得傲慢無禮,不僅冷落了民心,更有悖於服務型政府的建設要義。
少點花哨、多點真誠;少點虛偽,多點務實。期望「醫院急診24小時開放」之類的奇葩政策,能像一記耳光,打醒那些熱衷秀花活兒、麻木不仁的政府官員。有一篇評論說得好:」為防疫犧牲團圓,每個人都了不起。」如何善待這些「了不起」的個體,從物質和精神雙重層面為他們提供貼心關懷,猶如一塊試金石,考檢著政府作為,需要各地政府全力做好這項具有「含金量」的工作。
雜文不是少數人擂臺上的搏殺,雜文應是走進民間的大眾操練。
溫獻偉,河南洛陽人氏。混跡鄭州,自媒體作者。有多篇文字入選 各種雜文年本或選本、教輔教材、暢銷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