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改良上頜竇提升術及Benex微創拔牙系統在位點保存中的應用(成都)

2021-02-14 德國ZEPF器械

隨著種植技術的普及,患者開始大量選擇進行種植牙代替傳統固定修復。據統計上頜後牙種植約佔所有種植的32℅,而上頜後牙種植約有40℅需要進行上頜竇提升。我公司特邀請具有9000多顆種植ITI植體經驗的SYFRIG BENNO JOHANN教授介紹其獨創的更加微創的上頜竇提升術和用於種植位點保存的微創Benex拔牙系統,本次課程BENNO教授將通過病例展示一步一步地詳細講解操作流程和要點。

  

講師介紹

Benno Syfrig


Med Dr (U Zurich) and Dentist (U Basel)

醫學博士


· 1973 – 1979 Medical studies - University of Zurich, state examination 1979

1973-1979 瑞士蘇黎世大學,臨床醫學

· 1986 – 1989 Studied dentistry - University of Basel, state examination 1989  Best dentistry student award 1989

1986-1989 口腔學,瑞士巴塞爾大學

· 1989 – 1992 Dental assistant in private practice

1989-1992 口腔醫師助理

· 1992 - 2016 oral surgery referral practice with Dr. Bernd Bloch.

1992-2016年間,與Bernd醫生合作開業,在其將近25年的種植生涯中,種植超過9000顆ITI種植體。

· Since 1998 Management of the ITI (International Team for Implantology) - User Meeting of Central Switzerland.

1998年開始,成為ITI核心成員

· Since 2007 Fellow member of the ITI, International Team for Implantology

2007年開始,成為ITI國際團隊成員

·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a new,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method for implantation in the maxillary sinus area (sinus lift according to Benex). Peer reviewed publication: Zeitschrift für Zahnärztliche Implantologie, ZZI, 1/2010.

在此期間,研發了種植過程中更加微創的上頜竇提升術,並於2010年1月發表相關文章。

· Development and patenting of an instrument for tissue-conserving tooth root extraction (Benex Extractor).

發明了用於位點保存的微創拔牙Benex拔牙系統,並申請了全球專利。

· Activity as specialist dental consultant for 15 years.

作為口腔種植顧問已經超過15年時間

· Since Nov. 2016 Educator, Coach, Consultant in Implantology and Oral Surgery

2016年11月開始,成立工作室,致力於種植和口外的教育,培訓,諮詢

Memberships

Swiss Association for Oral Surgery and Stomatology SSOS
Fellow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Team for Implantology ITI
Swiss Society for Implantology SGI
Swiss Dental Association SSO
Lucerne Dental Association LZG

 

目前職位

瑞士口腔及頜面外科成員

ITI國際團隊專家

瑞士種植協會成員

瑞士牙醫協會成員

   蔡瀟瀟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種植科副主任。國際牙種植協會ITI 會員,中華口腔醫學會種植專委會委員,四川省口腔種植專委會常委。曾於2008年—2010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牙學院從事牙種植學的基礎研究與臨床學習,從事口腔種植外科與修復工作,在種植體周圍骨再生與組織工程血管化方面有較深入研究,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著20餘篇,主編英文專著1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2011年獲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臨床青年人才獎,2012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及四川省優秀博士論文獎,病例榮獲2013,2015,2016三屆全國BITC口腔種植病例大賽金獎。擅長美學區種植修復、複雜牙列缺損及牙列缺失的種植治療。

*本次課程操作器械均為德國ZEPF器械,由華西口腔醫院專家全程翻譯*

 

課程內容


6月19日上午8:30報到

6月19日上午9:00-12:30

1.種植過程中的軟組織管理理念

2.微創上頜竇提升術操作流程及技巧

6月19日下午14:00-17:30

1.即刻種植及位點保存的理論

2.Benex拔牙系統在種植和微創拔牙中的應用

3.新材料及器械的介紹

6月20日

9:00-10:30

Benex拔牙系統示教,操作(豬頜骨)

11:00-12:30

種植軟組織管理示教,操作(豬頜骨)

13:30-15:00

微創上頜竇提升術的演示及臨床應用

15:30-17:00

病例展示,學員問答

                                 Benex微創拔牙系統

課程時間:

6月19-20日,6月19日上午8:30報到


講課地點:

成都市錦江區人民南路二段80號錦江賓館


費用:

理論課1000元,  理論加操作5000元(開發票需在原有價格基礎上增加8%稅點)


付款方式:

對公帳戶

(協辦單位-專業培訓公司)

公司名稱:北京優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開戶行:農行京石支行

帳    號:110306 0104 0004 276

匯款後發送信息至手機號133-1119-9662

(匯款時請務必註明「姓名+種植課程」)

私人帳戶:

姓    名:王雷

開戶行:工商銀行翠微路玉東支行

帳    號:6212 2602 000 5187 2741

聯繫人:

戴炳晨,133-1119-9662(同微信號)

華鵬昆,137-1699-4352(同微信號)





相關焦點

  • 種植:改良上頜竇提升術及Benex微創拔牙系統在位點保存中的應用(北京)
    據統計上頜後牙種植約佔所有種植的32℅,而上頜後牙種植約有40℅需要進行上頜竇提升。我公司特邀請具有9000多顆種植ITI植體經驗的SYFRIG BENNO JOHANN教授介紹其獨創的更加微創的上頜竇提升術和用於種植位點保存的微創Benex拔牙系統,本次課程BENNO教授將通過病例展示一步一步地詳細講解操作流程和要點。
  • 種植:改良上頜竇提升術及Benex微創拔牙系統在位點保存中的應用
    據統計上頜後牙種植約佔所有種植的32℅,而上頜後牙種植約有40℅需要進行上頜竇提升。我公司特邀請具有9000多顆種植ITI植體經驗的SYFRIG BENNO JOHANN教授介紹其獨創的更加微創的上頜竇提升術和用於種植位點保存的微創Benex拔牙系統,本次課程BENNO教授將通過病例展示一步一步地詳細講解操作流程和要點。
  • 普醫首例微創根尖囊腫切除術成功開展
    12月22日,普定縣人民醫院首例超聲骨刀微創根尖囊腫摘除術+根尖切除術在口腔科成功開展。患者何某,女,18歲。9年前,因外傷致左上中切牙牙體缺損,後出現牙齒疼痛症狀,期間自行服用消炎藥後症狀得到控制,一直未到醫院就診。三周前因牙體變色嚴重就診於口腔科,由口腔科賀靖華副主任醫師接診。
  • 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微創時代的到來!
    Kamin完成了第一臺關節鏡下腰椎間盤突出微創切除術,開創了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先河。AnthonyYeung研究出同軸脊柱內鏡系統(Yeung endoscopy spine system, YESS)。
  • 慶雲縣人民醫院:傳統氣切和微創氣切聯合應用,完成高難度氣管切開手術!
    我院ICU自2015年引進微創氣管切開手術技術,迄今手術近百例,取得了良好效果。該項技術獲得我院2017年度新技術開展三等獎。微創氣管切開又稱經皮氣管切開,它與傳統氣管切開手術相比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同時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無需縫合等特點。
  • 11月5日直播 斜側入路椎體間融合術(OLIF25)手術觀摩課程直播強勢來襲!
    長按二維碼進入直播間電腦端http://t.allinmd.cn/uTnZ0h請複製到瀏覽器打開本次學習班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範順武教授攜精英團隊,為大家深度剖析斜外側入路椎體間融合術斜側入路椎體間融合術(OLIF25)為脊柱外科醫生提供了一種全新微創治療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該術式允許在椎間隙中置入較大的椎間植入物來支撐前柱,有效恢復生理前凸角度,保護腰大肌;同時有效減少對於後方肌肉和骨質的破壞,減少神經牽拉,顯著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此外,該術式整合了一套完整的手術解決方案,包括神經監護和導航系統、改良通道設備、根據解剖學設計的植入物以及經皮內固定系統。
  • 2019曼醫妙術丨暨第二屆婦科腔鏡手術精英賽-北區半決賽晉級選手展播
    參加半決賽的16位選手展現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和精湛的手術技巧,專家們給予了精彩的點評並對參賽選手們寄予殷切的期望,現場聽眾也積極參與到討論環節中,現場氣氛異常熱烈,百餘名醫生親臨現場一睹選手們的風採,同時,更有數千名醫生通過網絡觀看了比賽全程直播,學習同行技巧,聆聽專家指導。最終,北區半決賽共6位選手晉級全國總決賽!
  • 送患者一朵微創小紅花:無管化手術(Tubeless)!
    Tubeless VATS標誌著微創外科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其核心為簡化診療流程,以最小化的生理及心理創傷,讓患者就診體驗更舒適,術後康復快,住院時間短,節約了醫療資源,也將ERAS理念體現的更為透徹。近年來,胸外科無管化手術不僅在手汗症、肺大皰等步驟簡單、操作時間短的病種嘗試應用,在肺葉切除、氣管腫瘤及重建等重大手術也逐步開始探索應用。
  • 電動汽車空調系統:為了增加續航裡程,積極裝配·改良PTC加熱器和熱泵系統
    )加熱器的技術,熱泵系統的開發正在不 斷髮展。之後,歐、美、 韓系汽車製造商為了採用該系統,也在加快開發。 但是,熱泵系統的問題在於不易從大氣回收熱量, 並且在低溫狀態下性能下降,為了克服上述難題,對電動壓縮機進行了改良,並開發出從電動零部件 回收餘熱的技術等。電裝與豐田自動織機針對2017 年2月在日本上市的新款豐田Prius PHV(基於第4代 Prius)共同開發了新型熱泵系統,該系統裝配帶氣體 噴射(氣體注入)功能的壓縮機。
  • 常德地區首例微創結膜囊鼻腔吻合術成功實施
    ▲手術現場紅網時刻常德1月14日訊(通訊員 石歡)1月10日,常德愛爾眼科醫院首例微創結膜囊鼻腔吻合術患者到院複查,此患者原罹患左眼上下淚小管阻塞(復發性)疾病於11月29日由愛爾眼科淚道名醫張將在鼻腔內實施了微創結膜囊鼻腔吻合術。複查結果顯示:術後恢復良好,吻合口通暢。結膜囊鼻腔吻合術(淚道再造)是張將自2013年開始率先嘗試的微創診療手段,在「經皮膚徑路結膜囊鼻腔吻合術」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設計,手術在鼻腔內完成、無皮膚切口。此類手術難度比較大,相當於在毫米空間裡「繡花」,是專門用於治療難治性淚道阻塞的淚道旁路術。
  • 34歲女子一次性拔牙20顆 昏迷不醒不治身亡
    臺灣嘉義34歲鄭姓女子本月4日到嘉義基督教醫院處理蛀牙,牙醫師拔20顆牙後,鄭女返家隔日即昏迷、失去生命徵象,經送醫急救至本月13日拔管,院方開立死因為肺炎,家屬質疑拔牙感染報案而女子回家後隔天陷入昏迷,送醫急救後 延至13日仍拔管,院方當時開立死亡證明,判定女子死因是肺炎引起,但女子家屬認為女子因前往醫院就醫後被拔除20顆牙齒,隔天陷入昏迷送急診一直到13日拔管辭世,家屬質疑死因就是拔牙引起,與院方開立肺炎因素有出入,於是向警方報案,檢警相驗後將擇日釐清死因。
  • 科普:拔牙費用,你的智齒多少錢
    有一些正位的智齒,它的拔牙過程也比較輕鬆,手術也比較簡單,它的費用就不會太高。但是有一些智齒它是傾斜的,它甚至於是橫的、水平的,或者是埋在骨頭裡,埋在牙肉裡的,這時候需要做軟組織的切開,需要做周圍骨頭的去除,也有一些,需要微創手術拔除,儘量少去骨,然後把牙齒分成小塊,一塊一塊掏出來,這種手術操作就會相應複雜,價格可能也會相應的提升一些。
  • 電力系統中防雷與接地技術應用
    1)配電線路中的防雷接地技術應用  1.配電線路。配電線路防雷可選取的防雷接地方案與輸電路相同,如避雷器、避雷線設置等,但電壓級別不同,其電力線路實施的具體方法也存在極大的區別。以10kV絕緣線路為例,於電力系統架空絕緣線防雷技術分析,其具體措施如下:第一,避雷線設置,該方式具有良好避雷效果,但操作困難度高,同時還具有較高成本;第二,對電力線路內絕緣子耐壓水平有效提升,此時可將10kV絕緣子進行防雷絕緣子轉變,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對防雷水平有效提升;第三,將線路避雷器設置到雷電多發區,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雷擊斷線事故產生;第四,選取延長閃爍路徑的方法,但此時電弧熄滅現象極易出現,
  • CR中國視頻直播第21期:微創隧道根面覆蓋術-實操演示(今晚8點)
    今晚8點,CR中國特邀趙領洲醫生為大家帶來視頻直播:微創隧道根面覆蓋術-實操演示。
  • 100分鐘完成直腸癌根治術,全球頂級手術機器人在福建「上崗」
    這標誌著福建省立醫院外科手術正式進入「機器人輔助微創腔鏡」時代,並在高難度外科微創手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將進一步提升醫院疑難重症診療水平,造福更多患者。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的到來,為患者創造了更微創、更安全的選擇。手術中,主刀醫生薛芳沁教授通過操縱平臺,靈活遙控機械臂,運用嫻熟高超的手術技巧,僅用時1小時40分鐘,精準快速地完成了機器人直腸癌根治術,術中層面清晰,幾乎零出血,展示了一臺「白色」手術。術中患者各項生命體徵平穩,術後安返病房。「所謂『三頭四臂』就是指醫生控制平臺、患者手術平臺、3D影像平臺,以及四隻靈活的機械手臂。」
  • 【新康新聞】「多管技術」在腦溢血救治中的廣泛應用——「雙側腦室穿刺外引流術+左側基底節區腦出血軟通道技術穿刺外引流術」成功實施
    急診科立即請神經外科副主任陳法兵會診,急診腦CT提示:左側基底節急性血腫破入腦室系統,患者呼吸不暢,呈鼾式呼吸,舌後綴,口腔有大量嘔吐物,考慮患者病情危重,隨時有呼吸心跳驟停可能。陳主任要求患者即刻擬「腦出血」收住我科並予以完善的相關檢查及治療,入院診斷為:1、左側基底節腦出血破入腦室系統;2、高血壓病III級,極高危組;3、吸入性肺炎;4、氣管切開術後;5、慢性腎臟病急性加重;6、酸鹼平衡紊亂(代酸);7、應激性消化道潰瘍。
  • 【病例分享】頸椎微創手術
    ,予以頸椎椎間孔鏡微創手術。手術切口僅7mm,術中在DSA下進行精確的定位手術中頸部的脊神經清晰可見,手術效果一目了然。    頸椎椎間孔鏡技術是脊柱微創中的頂尖技術,也是目前國際上公認其是對頸椎間盤突出治療創傷最小、恢復最快、療效最確切的微創手術方法
  • 一日收到兩面錦旗 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
    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紅網時刻衡陽1月6日訊(通訊員 吳豔 記者 譚倩)「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從檢查診斷到住院治療,我爸都沒感覺到痛苦,現在吃飯、幹活跟原來一樣,感謝咱們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日,患者羅某之子將印有「醫術高明醫者仁心」字樣的錦旗送到了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並緊緊握住主任醫師曾斌和副主任醫師胡光勝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