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粉滅火器是最常見的消防器材,也是每個成年人應該知道如何使用的初期火災撲救工具。
乾粉滅火器應該如何使用呢?
查閱各種刊物、資料,說法也是五花八門,其中乾粉滅火器在使用前需要 「搖一搖」讓乾粉滅火劑鬆動的說法也成了操作要領之一。
要弄清乾粉滅火器使用前是否需要「搖一搖」,還要從我國乾粉滅火劑的發展說起。
在1966年前,我國使用的滅火劑除水以外主要是化學泡沫、蛋白泡沫、二氧化碳和四氯化碳等。
1968年我國研製並生產出第一代鈉鹽乾粉滅火劑,主要由碳酸氫鈉和添加劑組成,適用於B、C類火災的撲救,因此又稱為BC乾粉滅火劑。
由於該產品流動性差和抗吸溼性差、易結塊,而未被推廣和應用。
七十年代初,上海消防研究所研製出採用硬脂酸鎂進行防溼處理的第二代BC乾粉滅火劑,其存儲性能和應用性能較第一代有了明顯改善,但乾粉滅火劑易結塊的問題,依然存在,因此乾粉滅火器使用時依然需要「搖一搖」,讓乾粉鬆動。
改革開放後,我國乾粉滅火劑的發展迎來了新的階段。
1979年我國研製出採用有機矽進行矽化處理的第三代BC乾粉滅火劑,經矽化處理的BC乾粉顆粒表面形成一層有機矽聚合物薄膜,改善了顆粒表面的斥水性,從而提高了乾粉的流動性和抗吸溼性,使BC乾粉的質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天津消防研究所對矽化處理設備和工藝條件進行了系統研究,進一步提高幹粉滅火劑的質量,並推廣應用,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美國聯邦標準0-F-371B的要求。
1982年上海消防研究所研製出了磷酸銨鹽乾粉滅火劑,也就是當前廣泛應用的ABC乾粉滅火劑。
該滅火劑主要以磷酸二氫銨、硫酸銨為基料,添加抗溼劑、防潮劑等,經矽化處理而成,伴隨「哈龍」滅火劑的淘汰,ABC乾粉滅火劑發展呈快速上升趨勢,而此刻的乾粉滅火劑已經解決了「易結塊」的難題,滅火器在使用時,不再需要「搖一搖」!
ABC乾粉滅火劑從誕生至今,經過了30多年的不斷發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與此同時乾粉滅火器的構造也發生了變化。
早期滅火器多為貯氣瓶式滅火器, 而目前我國使用更多的是貯壓式滅火器,貯氣瓶式滅火器在國內已經很少見到。
乾粉滅火器一般採用氮氣或二氧化碳等氣體作為驅動,內部壓力是平衡的,乾粉滅火劑受地球引力影響,只是自然垂落在滅火器底部,不會特別「瓷實」,只要壓力指針在「綠區」範圍內,內部的驅動壓力足以使滅火器正常噴射。
乾粉滅火器出廠滿五年、之後每隔兩年必須強制維修(特別提出,在未到達強制維修期限時應該定期檢查,發現符合維修條件的滅火器應當立即維修),並將乾粉取出對筒體進行水壓試驗,此刻的乾粉滅火劑也會有「鬆動」的機會。
由此可見,現在合格的乾粉滅火器在使用前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搖一搖」, 如果造成乾粉結塊的滅火器也就說明是不合格的滅火劑,搖也搖不動,即便搖動了噴射出來的滅火劑也無法有效滅火。
那麼乾粉滅火器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呢?
發生火災時,迅速拿到滅火器,儘量選擇上風方向,距離火源2米外,打開保險銷,握緊噴射軟管前部,按下壓把,對準火源根部噴射。滅火後要注意檢查,防止死灰復燃。
乾粉滅火器作為撲救初期火災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發生火災時,早一秒使用,就多一份安全,不要再為「搖一搖」而失去最有效的滅火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