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華網 伊江樹報導
《緬甸之光》報9月10日發表了一篇通訊報導,介紹臘戌地區的地質考古新發現。
臘戌文化博物館在2014年成立時就展出了一個古老的魚化石。最先發現這魚化石的是當地一位克倫人U Wah(又名)Saw Shwe Wah,他是世代居住在臘戌的老市民,因愛好打獵,所以經常在附近的山林中出沒。
「我最初看見這些東西時不曉得它們的價值只是把它們收藏著。發現的三個化石中,6英寸長的一個魚化石是由於朋友的介紹而跑去看了。想要取得這化石很不容易,山高谷深,最後只好採用爆破的方法取得,但卻損壞相當多了,只剩下一個魚鱗片將之收藏起來,後來將之捐獻給博物館了。看到報紙上說這是珍貴的歷史遺產化石時感到相當高興,遺憾的是整個完整的魚化石遭到了損壞。2018年2月11日本人在臉書Facebook上發表的類似恐龍這一生物的化石最初不知道是恐龍,臘戌大學地質系教授Daw Khine Khine San來說為了讓學生們學習參考之用,促成了這次捐獻活動。在我們撣北發現的化石當然是留在我們撣北地區是最好的了。」Saw Shwe Wah這樣敘述道。
「另外9月4日的時候也向駐臘戌的副省長捐獻了一條恐龍尾巴的化石,我們估計是恐龍尾巴的化石,是不是真的還要由學者們親自作鑑定才行。」
「我因愛好打獵所以經常到到這個地方,這發現化石的地方周圍地形與其他地方顯著不同,周圍都由群山環繞著只有一個進出口,獵人們都說這裡是野生動物們戲耍交配的野獸窩。一些老人們還說這裡可能還藏有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留下來的坦克車呢。」
「2018年的報紙說這裡有2億年歷史的恐龍化石時我們都感到相當興奮。我們國家現在也發現了這些古老生物的化石了,這樣的化石可能還會有很多,值得人們仔細地去觀察尋找。」
以上是化石發現者Saw Shwe Wah的談話,他所說的發現化石的地方是據臘戌市中心3.5英裡(合5.6公裡)之處的臘戌第一社區。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有人從事挖掘沙石、進行旱田栽種等工作了。有人說這個地方沒有水源,但卻有一座一年到頭都出水的一天然湖泊,現在這湖泊的水源已是該社區民眾們的生活用水來源。市政局方面也準備為民眾設立一個提供生活用水的蓄水池,正在進行有關勘探工作,當地一民眾U Ba Thaung這樣說道。
**廣而告之*****
緬華網微信號:mhw_mm
緬華網微信二維碼:
掃一掃或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