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鏡子》欄目第7期的節目,拍攝了一個在北京的臺灣女孩故事:
她叫劉樂妍,臺灣藝人,祖籍湖北,自嘲大咖都去了大陸,臺灣最紅是她,但臺灣市場小,錢太少,「窮的還不起房子的銀行貸款「,所以從了市場大潮,來到北京,住在燕郊,成了「北漂「。
初來乍到,劉樂妍為了省錢,出行基本靠捷運(地鐵)、公交,甚至徒步,她說大陸的app很便利,尤其是地圖,有時候找不到方向了,她就會在大街上停下來查地圖,找路線。
住在燕郊,雖然房租便宜,但她還是遇到一些不平的事,比如黑車。
「我生氣的不是被騙了20塊錢,而是我被無理趕下車,一車人卻無動於衷!」一提及黑車,劉樂妍就氣不打一處來,「我早上還幫一位老奶奶找路呢,他們為什麼這樣對我?」一口臺灣腔中生出了幾分的怒氣衝衝。
劉樂妍自稱心直口快,是演藝圈為數不多的敢說真話的人,年初還寫了《一篇我是臺灣人,當然也是中國人》,不料在臺灣大選前夕,一石驚起千層浪。
她的微博文章的簡介都是這樣:
來到北京的劉樂妍,找了一份網絡女主播的工作。一個月底薪2000k,做滿100個小時,可以提成,「在臺灣,藝人跟粉絲互動、交流是沒有錢的喔」。
「不是沒有導演找我,而是我拒絕了,」劉樂妍一身性感的穿扮坐在鏡頭前,「他們要我陪睡,我不願意。」
這個F罩杯的女生,說起潛規則,字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只要不陪睡,我演女五、女六、女七都無所謂,我可以賺少點,但潛規則不行!」
說起北京,她說除了氣候,跟臺北最大的區別是北京太大了。
「我在臺北住,200臺幣(40元人民幣)可以隨便走了,但在這不行,北京的捷運站也很大,人流巨多。」
除了大,還有北京樓層的高,讓她印象深刻。「臺北的房子都很矮,除了101,但這裡的高樓大廈,多的數不過來。」
劉樂妍的爺爺祖籍是湖北,奶奶是江蘇。他們從小就跟她講當年如何逃難,逃了多遠,怎麼逃,以及一些抗日打鬼子的故事。
劉樂妍童年照
和爺爺奶奶合照。
兩岸三通後,時隔60年,樂妍舅婆從大陸到臺灣,為大哥諶定則掃墓。
樂妍的媽媽諶家雯告訴我們:樂妍外公他們四兄弟,大哥諶定則是黃埔15期臺灣空軍上校,1970去世了。二哥諶定中陸軍中校退役服務民營企業會計總長;三哥諶定正任職高雄地方法院書記官長;四哥諶定武在臺灣文化大學教授退休。
劉樂妍在臺北買的房子,收養了5隻小狗。她說了,以後狗在哪裡,人在哪裡,不拋棄,不放棄。
上部分為劉樂妍帶來大陸的證件,下部分為我們攝影師的證件。
今天推送的這段語音,來自劉樂妍的媽媽。
她在臺灣經營一家餐館,是國民黨的鐵桿支持者。5月19日晚上,有感於換屆在即,鳳凰網的編輯和樂妍、樂妍媽媽在微信聊了聊。
其中有一段話,關於一個中國、關於兩岸未來,關於武力統一,樂妍媽媽講了一段話,很真誠,也很坦率。
更多的視頻內容,請您移步「閱讀原文」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