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君:個人魅力型權威與「內聖外王」

2021-02-13 北大光華高層管理教育

德國偉大的思想家麥克斯·韋伯根據權威的合法認受性(legitimacy)的來源曾經提出三種權威類型:法理性權威、傳統性權威和個人魅力型權威。

法理型權威指通過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的程序、或上司任命而得到的權威,比如美國總統的權威,現代組織中的管理者的權威等;

傳統型權威指依據長期形成的傳統、慣例等得來的權威,比如父親對子女的權威,傳統村莊中老人的權威,中國封建時代繼任帝王的權威等等。

個人魅力型權威指那些由於創造了非凡的業績或擁有高尚的人格的個人權威,如戰爭英雄,某些宗教精神領袖,品德高尚行為出眾的個人等的權威。

如果說前兩種權威均來自於外在——規則或者傳統——賦予的話,那麼個人魅力型權威則來自於個人,是自致的。在這三種權威類型中,個人魅力型權威以其神秘性和重要性而一直在學術界受到非常高的關注,歷久而彌新。在現實世界裡,很多領導者也都希望自己擁有個人魅力,下屬出於對自己的佩服敬仰而自願自覺地服從。

實際上,當我們仔細檢討人類歷史上那些具備個人魅力的個人(領袖)時,我們基本發現了兩種類型。一類是取得了非凡的外在業績從而受到追隨者的服從、崇拜以至神化的人,如加爾文、拿破崙,華盛頓,毛澤東等。毛澤東的個人魅力最初來自於他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和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如他在紅軍長徵中指揮的四渡赤水,抗日戰爭中對中共軍隊的任務的定位,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這些非凡的成就成為他被中共其他領導者和士兵追隨和崇拜的原因。

第二種類型是那些擁有或實踐了高尚的人格和行為而受到人們景仰的人,如聖雄甘地,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印度的特麗莎修女等。特麗莎修女的個人魅力來自於她偉大的人格。她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一生為貧窮和疾病的人們排憂解難,從日常細微的行動中表現出非凡的大愛。和前一種類型的個人(領袖)比,他們並沒有傲人的外在業績,之所以受到人們的追隨和景仰是因為他們非凡的人格,包容的胸懷,對世人的博愛等等。

如果我們把這兩類個人魅力型領袖的特點放在一個人身上,不正是中國儒家主張的理想的人格典範嗎?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