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老人院的老人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子女沒有太多精力或者根本不願意照顧他們。老人主要以義大利人為主,還有3個中國人,少量的葡萄牙人,印度人和俄羅斯人等。這是一家新建的老人院,開放於2004年。 漂亮的建築不是每一位老人都有心情去享受和欣賞的。對於他們來說可能親情更重要一些吧,可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西方社會,老人們所期待的親情會得到嗎?
峰迴路轉 :難得一笑的老者
有一位老人在入院的一個星期後,兒子突然來為父親辦理出院手續,原因是家裡為老人入院這事激烈地討論了一個星期,意見各異。 但最終還是決定把老人接回家,請人到家裡來照顧,這樣至少不用讓老人去適應新的環境,至少他每天還可以看到親人們。當老人得知這一消息時,他開心地笑了。護理他的護工告訴我這是她看到的老人入院以來頭一次笑。
惡意策劃 :給糖尿病老人「加糖」的後人
有位義大利老太太有一段時間病情加重,兒女們似乎很開心,他們說父親就是前一年的這段時間去世的,也許他們的母親也會選擇在那一天(9月26日)離去。但令兒女們失望的是老人的狀況逐漸好了起來,不但熬過了9月26日,而且過了他們預期的時間近一個月。老人越來越精神了,兒女們很失望卻無法直接表白,就很虛偽地對護理人員吹毛求疵,挑鼻子挑眼。
老人有糖尿病,但十幾年來一直飲食控制,效果很好,可自從老人好轉後,兒女們卻經常帶來糖果和冰淇淋給老人家,而不是老人要求的義大利熱湯。更有甚者,他們還要求廚房一天至少一次為老人提供冰淇淋,在醫護人員對這些子女的勸說沒有喚起他們任何良知的時候,醫生不得不為老人開了降糖口服藥和注射胰島素的處方,還有一天四次監測血糖。在兒女們的「精心策劃」下,老人終於在3個月後離開了人世,我的心情除了沉重還是沉重。
死後難安:戒指唯親的兒子
有些事情讓人心感沉重,但是有時卻讓人「憤怒 」了。有位老先生突發心臟病死亡,很少來探望他的兒子來了。可他並不關心父親的死因和生前的狀況。從父親的房間出來,他就問我他父親還有沒有錢或其他值錢的東西存放在護士站,我告之「沒有」。
然後他又問可不可以幫忙把他父親手指上的戒指摘下來,我吃了一驚,然後跟他說「你自己摘好了」。他卻說他已經試過了,手指已經僵了,摘不下來,他父親的衣兜已經翻過,手錶他已經摘下來了,就只剩這戒指沒拿到。我毫不客氣地對他說我不能這樣做,他的回答讓我覺得噁心,也讓我憤怒。他竟說「那我就等到殯儀館的人來幫我摘戒指好了,也許手指會斷,不過沒關係」 。
那隻戒指不是什麼價值連城的寶物,只是一隻普通的金戒指,打工下來幾天的收入都可以買一隻比這更好的戒指,這個兒子竟為了戒指要折斷老爸的手指頭!
平凡生活:無奈之中也見真情
當然好的子女也是有的,一個老太太入院後兩個兒子每天輪流來看她,陪她散步聊天。有一天兒子走後沒多久,老人家的抑鬱症又犯了,哭哭啼啼輪番給兩個兒子打電話,40 多分鐘的電話粥之後,老人恢復了平靜。
萬般無奈把老人送到老人院的也不乏其人,那位中國老先生只有一個女兒,女兒白天上班,傍晚照顧自己家,晚上9-10點左右經常會帶些老人愛吃的東西來。女兒的經濟條件並不算好,來看望老先生時常常嘆氣和流淚,可以看出女兒把父親送到老人院的不忍心和其中的無奈。
與人打交道,接觸的到處是人情。孝敬老人,經常把老人接回家團聚的有之;老人吵著要回家,家屬拒絕接,打電話讓護士給加大鎮靜劑類藥物劑量的有之;不願看望老人,打來電話問候,顯示的是多倫多的號碼卻虛偽地謊稱自己在美國的有之;……太多的人情故事不能一一贅述。
在另一個老人院工作的朋友有一天感慨地說「將來我老了,堅決不去老人院!」 我在心裡想:當我們老了,喪失判斷力和決斷能力的時候,很多事情我們自己做得了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