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不久,朋友發來簡訊充滿了沮喪和無能為力。文質彬彬的他,居然爆了粗口。
他在成都重點中學的女兒今年讀初三,上午剛去班上的老師處交了老師辦的輔導班的課外補習費用。教育部三令五申不準教師校外補課,但礙於孩子在學校讀書,老師讓交費也沒有辦法。結果前腳進家門,後腳又接到電話:今年的補習費用漲了,要馬上補交。大熱的天,他又騎著他的電馬去補上了多漲的費用。
看見手機裡的新聞和大小報紙都登著各個教育局和學校針對在職教師辦校外補習班的立場聲明,我這個朋友,這個剛剛在兩個小時內,跑了兩次交補習費用的朋友,實在忍不住就罵了娘。
我問他,為什麼不舉報?
他說,舉報必須實名制,家長和孩子的姓名,身份證,電話號碼,要是舉報他只有帶著孩子離開四川奔我而來了。
聽他這樣一講,我也沒了主意。
對於一名普通的家長而言,尤其重點中學的普通家長而言,處理家校關係,恐怕孩子在學校就像人質在老師手中,如果要實名舉報老師校外補課,即便被舉報的老師受到了處分,孩子在學校後面的日子也不能好好過下去了。學校殺人於無形,恐怕是家長最害怕的。
在校教師辦校外補習班的惡劣性我們找個時間再聊,但,教育行政部門出臺的這個政策:實名舉報教師校外補課,是需要家長得有多大魚死網破的決心才會做的事情?
不過換個角度看:這樣的規定恐怕是「最周全」的:孩子在學校,即便「被補課」家長也不敢實名舉報;孩子畢業了,家長更不會實名舉報。這樣一來,所謂區域內的老師校外補課就消於無形。因為「沒有接到舉報」所以相關統計數字一定非常好看,「關於成都有否在職教師補課」這一項的工作就做得很到位。
可是,這種「讓人無法舉報的舉報」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一項社會政策的出臺,應該是積極解決問題,而不是掩蓋問題。
要解決在職教師校外補課的問題,這種閉眼出政策的方法不僅不會有任何的作用,相反會更加劇家長對相關職能部門的不信任,對政府的不信任,如何兌現政府對民眾的承諾?要贏得黨的口碑與形象,代表黨的政府機構,職能不能,就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問題。
出一堆根本無法執行的政策恐怕是新的一種不作為。
作為老百姓而言,孩子身心健康是最大心願,有好的學習環境,有更好的出路,更是每位家長的心願,所以家長們不怕花錢,不怕吃苦。但可怕的是,把家長當傻子似得愚弄,讓家長對政府失去信心。
成都做為新晉一線城市,在城市治理上能否突破作風的改變?能否帶領新的改革之風?剛開學,別讓家長們寒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