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章捷是安溪謝氏第22代子孫。他說,小時候,母親常常讓他跟著拜祖先,每逢初一、初二、十五、十六,從不落下。他在牌坊上曾看到,祖先是福建安溪的,至於是安溪哪裡卻沒有記錄。
2015年3月7日上午,他終於踏上安溪的土地,當族人們告訴他,到臺灣的祖先小時候就住在祠堂邊時,他頓時覺得特別親切。「200年了,我們終於回家了。」謝章捷十分興奮。他說,這次他特地和愛人、兩個子女一起過來,為的就是來看看家鄉的模樣。
當天,現場還來了一個重要的媒人——晉江謝氏族人謝清源。謝清源說,他們的祖先和安溪厚安謝氏宗親一樣,都是從大陸到臺灣的,祖先和大陸的家人在甲午戰爭後失去了聯繫。從曾祖父起,他們便一直在尋找臺灣的親人。2008年,尋親的事開始落在他身上。
當時沒有任何線索的他,先在網上發帖。幸運的是,帖子引起了福建省謝氏宗親委員會會長謝宗楷的關注,並發來相關材料。比對材料後,他發現,臺灣彰化縣北鬥鎮澄江派謝氏堂親,正是泉州府晉江縣澄江鄉遷臺者「明初公」的後代。
2009年,他有幸前往金門參加族譜展,得知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有一本北鬥謝氏族譜,之後委託人幫忙拿到這本族譜的複印件。可拿到複印件之後,他有些失望。原來,臺灣北鬥鎮的謝姓分為兩個支派,除了「澄江派」,還有一派是泉州安溪厚安遷往北鬥的,稱為「清溪派」,這本族譜是「清溪派」的。
但幸運的是,他跟清溪派謝氏族人謝彰倍聯繫上,後來得益於他們的幫助,於2010年找到了臺灣的親人。看到謝清源尋根成功,親人相見的場景深深觸動了謝彰倍。原來,謝彰倍也想找安溪的宗親,但信息十分有限,他只知道渡臺祖為霞蔚公、雲密公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