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犬儒成為破壞我們社會的威脅,但我們大多數人卻仍然不知道什麼是犬儒。
——徐賁《頹廢與沉默:透視犬儒文化》
我們都是狗,但你不同,你是一隻聰明的狗,聰明到你甚至意識到了自己是一隻狗。這很不容易,大部分狗都意識不到自己是狗,他們以為他們是人。
作為一隻聰明狗,你很清楚你生來是狗,將來也是狗,不可能成為人。而你又那麼聰明,懂得、知道那麼多,你和一般的狗不一樣。所以到頭來,這種聰明,就給你帶來了無盡的痛苦,怎麼辦?
改變?作為一隻狗,你能改變什麼?改變你所處的環境嗎?你每天吃狗糧、遛彎,生病了還能去寵物醫院,你甚至是這個環境的受益者,你什麼都改變不了。
反抗?你反抗誰呢?誰是壞人嗎?你的主人對你很好啊,就算反抗你反抗得了嗎?
逃離?回到從林中或者成為流浪狗,你都生存不下去。就算逃離,你逃離了現在這個主人,還有別的主人,你看得見的或者看不見的主人,你逃不掉。
改變、反抗、逃離都不行,那你就接受擁抱它咯。不,你也擁抱不了。因為你是一隻聰明的狗,你所知道的、了解的一切,是你的價值所在。智商這個東西沒有回頭路,高起來了就下不去了,你沒辦法再變回笨狗。你不願意拋棄你懂得的東西,並且你以此為傲。
所以你就非常痛苦,而且這種痛苦只屬於你,因為其他的狗沒有這種痛苦。而你又懶得去跟那些笨狗去說,你知道他們不會懂你,跟他們說不明白。他們想著的是什麼時候能吃肉啊,什麼時候遛彎能再遇見小區裡那隻心儀的泰迪,或者和那隻逗逼的哈士奇一塊玩玩。
你的精神無法解脫。是狗不痛苦,意識到自己是狗才痛苦。那不如去找一個精神寄託吧?不不不,你太聰明了,看得太透徹,所以各種宗教、信仰,唬不住你,你不吃這一套。
那麼,你剩下唯一能做的只有嘲笑。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得一些些快樂。你不但嘲笑這個世界和其他的狗,還嘲笑試圖改變這個世界的狗們。「我是狗不可笑,可笑的是你們以為你們是人」或者「你們知道自己是狗,居然還夢想變成人」。
你開始嘲笑,尖酸刻薄地諷刺、嘲笑。從此,散播負能量,熬製毒雞湯是你的拿手好戲,也是你的快樂源泉。
故事講完,這隻狗就是我們要聊的話題:犬儒。
徐賁《頹廢與沉默:透視犬儒文化》。
上面介紹的那個狗的故事,出自2014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哲理辯論」黃執中vs周玄毅,犬儒主義是不是精神解脫之道,很生動精彩,我直接拿來借用了。
當代的犬儒主義,很難用一個概念把它的內涵界定清晰,起碼無法找到那種能「一言以蔽之」的總結方法。上面那隻狗看透了狗生,看透是一個特點,然後是不相信,不相信可以成為人,不相信可以改變,再然後就是嘲笑,習慣性地挖苦、嘲笑。
了解犬儒主義的這些特點,我們先需要簡單說兩句古代犬儒主義。古代犬儒是古希臘的一種諷刺和批判的哲學,它追求自然的生活,不裝腔作勢,拋棄金錢、權力的欲望,古代犬儒表現出的玩世不恭是為了揭穿、諷刺他人的偽善。可以說古代犬儒是一種理想主義。
古代犬儒的代表人物狄奧根尼。據說亞歷山大拜他時問「你是一個大哲學家,我很欣賞你,你需要什麼恩賜?」狄奧根尼回答說「你別站在這擋住我曬太陽」。
讓亞歷山大不要擋住他曬太陽的狄奧根尼,和我們前面說的那隻看穿一切嘲笑一切的狗,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如果說古代犬儒是極少數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那麼當代犬儒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文化形態。
古代犬儒主義更像唐伯虎「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而《大話西遊》中無比自嘲的那句「他好像條狗啊」,則更符合當代犬儒的特質。
當代犬儒的這種對一切看透、不相信和嘲笑是如何演變來的?再看另外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最早是老羅在課上說過的,我改編了一下。
有一個少女,對愛情充滿了理想主義情懷,一直不談戀愛,她相信一定會有那個前世等了她幾百年的人,在今生和她相遇。白馬王子也好,踏著七彩祥雲也好,開著蘭博基尼也好,一定會有這樣一個人。
後來她遇到一個男生,覺得他就是命中注定的那個人了,隨即就陷入了夢幻般的熱戀。可沒幾天,她發現這個男生同時跟八個女孩談戀愛,還用手機時不時再約一個,渣男。
這一下,愛情的理想破碎了。她開始頹廢,抽菸、喝酒、紋身。當然啊,抽菸、喝酒、紋身,但她還是一個好姑娘。
這個好姑娘,從此再也不相信愛情,她看穿了,看透了。如果故事只到這裡,我們可以說這個姑娘陷入了愛情虛無主義。
可故事還沒完,這位好姑娘再看到人們談戀愛、發狗糧的時候,會一臉不屑,一邊抹著口紅,一邊冷笑「呵呵,愛情都是狗屁」「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但是她卻也沒有停止談戀愛,反而開始同時跟好多男生交往。她從此不再談論愛情,認為愛情都是假的,只剩下房子和名牌包是真的。
如果遇到那種和她曾經一樣的理想主義者,她很樂於去把這個人的愛情理想碾碎,然後嘲笑一句「小朋友,不成熟」。
這位好姑娘,對待愛情態度的轉變,就是當代犬儒主義在人們身上形成的過程。
首先是抱有理想主義,甚至可說是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期待;然後經歷了挫敗和失望,理想破碎,幻滅;最終看穿一切,不再相信愛情的存在,進而開始反過來嘲笑、諷刺愛情,挖苦那些依然相信愛情的人。
同樣,一個社會走向犬儒,也經歷過類似的過程。先是有理想,一個社會最理想主義的期待——烏託邦,也曾發生在我們身上。之後遇到挫敗,經歷了浩劫風波,理想都破滅了;到最後犬儒在社會中蔓延,從此人們對理想或者其他美好的東西抱著根深蒂固的懷疑、冷漠和不相信,除了金錢以外,沒有其他值得追求的東西。人們開始善於嘲笑、揶揄,在終日的假面遊戲中,得過且過。
可以說幾乎所有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犬儒的一面,但問題是我們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有時候是犬儒主義者。
犬儒就像霧霾一樣,剛開始你可能察覺不到任何一粒粉塵,但它已經慢慢滲透到了社會、生活、文化各個領域,誰都逃不掉。而時間久了,越來越重了,它對社會的危害才會慢慢顯現出來。
《頹廢與沉默》這本書,可以算是徐賁老師的一部有關犬儒的文集,他觀察了許多在我們生活和社會中的犬儒主義。
在公共話語領域,最犬儒的一句話就是「認真你就輸了」,尤其是不分語境地使用。可世界上難道不是就怕「認真」二字嗎,不認真怎麼行呢?在公共話語領域,我們不認真怎麼能建立起良好的語言氛圍呢,誰見過不認真就能贏的事例?
電影《The Dark Knight》,Joker常說Why so serious,源自他扭曲的成長背景,卻在現實中被很多人掛在嘴邊,甚至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類似的還有「你懂的」,這是一個非常有中國特色的詞語。是一些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事情,但卻不明明白白說出來。
這些看似玩世不恭又意味深長的態度,都是一種典型的看穿但不說穿的犬儒表現,而且不說穿是因為還看穿了說也沒用,所以就不如大家都不要那麼「認真」了,不如抖個機靈算了。
再比如一些自我矮化和綽號化的詞語:屌絲、美分、自乾五、磚家、叫獸、單身狗等等。這些嘲笑和自嘲的詞語,偶爾出現被大家當個樂子本無傷大雅。但久而久之,這類詞語的泛濫,就會強化人們的不信任感,繼續強化犬儒的那種看透、不相信和嘲諷的特徵。
再看另外一種流行的犬儒催化劑:毒雞湯。可以說,你每喝下一碗毒雞湯,犬儒的毒就又深了一層。
一些負能量動畫片《南方公園》《馬男波傑克》(我也是這些動畫片的粉絲,所以並不是要否定它們幽默、諷刺和批判價值),這類作品裡也都有很典型的犬儒主義形象:消極,拒絕相信,愛嘲諷,自我憎恨等等。這種負能量時間久了,確實會讓人在犬儒的路上越走越遠。
《馬男波傑克》讓每一個觀眾都找到了強烈的共鳴感,幽默、諷刺,苦澀和絕望一次次痛擊你的心窩。
再比如對待理想,在犬儒主義的陰霾下,現在人們出現了一種「既不承認理想,也不否認理想」的狀態,到最後都變成了對理想和情懷的諷刺和嘲笑。
前段時間有一首歌在朋友圈火了,可不到半天時間,我就在朋友圈中看到了這樣一些改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苟且」「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景房不顧一切」
「犬儒是一種病態的幽默」
《頹廢與沉默》對於犬儒的觀察,還有很多關於社會、公共生活、人際領域的角度和層面,包括一些更具體的分類:公開的犬儒、戴面具的犬儒等等。
徐賁老師提到的這種「戴面具的犬儒者」,也是「不相信」,但是他們卻不僅不會表現出來,還會一本正經地假裝成相信的樣子,正因為對什麼都不相信,所以對什麼都可以裝作相信。
人們全面地、不斷地,以謊言代替真實,結果不是人們會把謊言當成真實,或者真實會被污衊為謊言,而是我們用以理解真實世界的意識——真與假的區別——會被完全摧毀。
犬儒主義是受到過啟蒙的錯誤意識。
犬儒在一個人或者少數人身上的時候,從整個社會看,並無大礙,但是當犬儒成為一種社會文化的時候,當人人都犬儒的時候,那麼它的這種消極影響就不容忽視了。
犬儒這種錯誤意識,影響人們對待世界的態度和行為。當人們都覺得看透了,不再相信了,只用嘲笑和挖苦面對世界的時候,認真說話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微弱,正所謂自古真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而犬儒一旦成為習慣,就會變成一種自動的反映,不論對方說的有沒有道理,都不願意接受了。只要在媒體上出現一些專家的觀點,現在人們是不是在第一時間都普遍表現出了一種不信任呢?
就像書裡說的「我們面臨的犬儒文化是一個困境,它與我們現實生活的多種元素交織在一起,因此呈現出根深蒂固、惡性循環、不斷再生的形態。人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懷疑,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信任。」
書裡面倡導消退犬儒的一種方式,叫做公共說理。具體什麼是公共說理?怎麼說?如果以後有機會,我們找一本合適的書,專門就這一話題聊一聊。
以史蒂芬•金為代表的600多名美國作家,在一封反對川普的公開信中有這樣一句:「我們歡迎有原則的爭論,並通過理性辯論達到共識」,這應當是對公共說理的一種詮釋。
除了公共說理之外,我自己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還能感覺到,犬儒文化自身就有一個特點:當你越來越了解犬儒是什麼的時候,犬儒就開始在你身上慢慢褪去。
我們總是要相信一些什麼的。真正的理想主義者都在腳踏實地。
Simple Read,就到這裡。
Simple Read
堅持溫和的理性
輕鬆但不胡鬧
閱讀可以照進生活
但我們誰也改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