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同學】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小提琴課堂」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小提琴課堂」提供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考級機構考級課程精講視頻以及鈴木小提琴教材、小提琴初級練習曲等演奏基礎等課程精講視頻。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進入相關頁面,了解更多內容。
對話嘉賓:廣東小提琴教育學會會長 周世炯
羊城晚報:現在很多小孩都在疲於奔命地參加各種音樂比賽,你怎麼看?
周世炯:我反對那些為了獲獎而參賽的學生和家長。就像我們這次比賽,不是為了選拔尖子,也不是為了讓孩子們爭奪獎盃和獎金,而是給孩子們一個表演的機會,給他們一個了解他人實力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機會。
此外,社會上很多比賽是為了牟利,設置很多獎項,其實含金量很低。比如有的比賽設了金、銀、銅獎外,上設白金獎、鑽石獎等,下設一、二、三等獎,再下面可能還設鼓勵獎、參與獎等。這種只鼓勵孩子向獎盃看齊的做法很不好。
羊城晚報: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考證和得獎,能給升學帶來幫助。
周世炯: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現在要以特長生身份考進一間名校,最重要的還是要靠面試時的表現,證書不能代表一切,值多少錢都沒用。如果只是為了讓孩子獲各種獎而不斷讓孩子參加比賽,家長以後可能會後悔。
功利地學習音樂是社會現實,就像很多人反對高考(微博),但還是得參加。我們不能不準家長帶著功利目的,只能希望這不是他們唯一的目的。
羊城晚報:單純是因為興趣而師從您學小提琴的學生多嗎?
周世炯:大概有一半以上是自己喜歡才學的,有些是被家長「押」來的。
羊城晚報:現在的學習壓力大,可能有些學生會中途放棄對小提琴、鋼琴等音樂興趣愛好的學習。
周世炯:是的,但也因人而異,要看學生和家長怎麼處理,我的不少考上名校的學生到了高中還一直在拉小提琴。我覺得,中途放棄也不奇怪,畢竟社會對小提琴、鋼琴等此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並不大,憑音樂專業出國留學 (微博) 的也是少數。不過,有中途放棄的學生,長大了就後悔了,責怪家長當初沒有管好自己。
羊城晚報:現在很多孩子都在學音樂,我們的音樂教育是真的普及了,還是其實很多人在濫竽充數?
周世炯:普及的標準,得看是職業還是非職業。不可否認,現在很多人學音樂或樂器都是停留在很淺層,並沒有真正鑽研下去。但無論是職業還是非職業,我們對他們的專業技能要求是一樣的,只是難度等級不同而已。
羊城晚報:當前,我們的音樂教育遇到怎樣的瓶頸?
周世炯:就是之前說的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壓力太大了,音樂教育受到一定的「排擠」。其實,清華大學組織做過一個調查,最終得出的結論是「7+1>8」,即7小時讀書加1小時練琴,效率遠大於8小時都在讀書。但該觀點未被大眾所重視。
羊城晚報:目前看來,是不是我們的素質教育尚不能突圍?
周世炯:是的,這是國情所決定的,我們的素質教育不能是單純的素質教育。(羊城晚報)
掃一掃,關注 小提琴課堂 微信公眾平臺,獲取小提琴演奏技巧、名家名曲欣賞、小提琴教學理論、小提琴考級信息等更多豐富精彩內容。
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