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超、張海倫夫婦的家是一個年輕的稅務之家,二人均就職於豐臺區地方稅務局。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弘揚「奉獻、團結、互助、進步」的精神,他們將助人為樂當作是自己最快樂的事,將大愛無私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
他們以多年堅持不懈的助學善舉,被同事朋友公認為最美公益之家,丈夫謝超還被豐臺區文明辦評為2015年度最美豐臺人。
謝超、張海倫夫婦把助人為樂當作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儘可能的去服務社會和幫助別人,不斷充實自己的人生。
他們曾在一次去雲南的旅途當中,偶然發現了湖畔的一所由臺灣人出資捐建的達祖小學,學校大部分老師都是從城市招募來的青年志願者,他們蓬勃向上而富有朝氣。志願者們甘願捨棄城市中富足的物質生活,全身心支邊教育,他們的愛心行為深深感染了張海倫夫婦。也就是從那時起,夫婦倆將幫助他人為作為自己生活內容重要的一部分。
每個人都希望幸福,但大家在得到幸福同時,也應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承擔一些社會責任。
他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於是,在做好本職工作之餘,夫妻二人將全身心都投入到社會公益活動中。近年來在汶川大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甘南舟曲泥石流和2013年甘肅定西岷縣地震後,他們都積極響應號召,每次都主動捐款捐物,體現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鄰裡相幫,患難相恤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為了讓邊遠山區的留守兒童、殘疾兒童、貧困兒童等需要幫助的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健康、快樂、幸福的童年,自2008年起,張海倫夫婦每年都為6所邊遠山區學校的孩子們捐款,定期購置書本、文具等學習用品和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學習生活上幫助孩子們。
▼
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他們開始號召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加入進來,努力發動更廣泛的力量,凝聚更多的愛心,投入到公益活動當中。周邊朋友都被他們的行動所感染,先後有7名同事及好友加入到公益活動的行列中。
▼
他們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努力去幫助更多的人,幾年來為孩子們購置書本、文具等學習生活用品累計價值已達到5萬餘元。
他們的行動喚起了眾多的愛心人士,大家踴躍地將家中閒置衣、被等生活用品捐贈出來,以每年5次近百件物品的節奏向青海玉樹郵寄。謝超、張海倫夫婦的愛心感染了身邊每一個人,他們的行動讓愛走的更遠。
▼
夫妻二人在工作中是出了名的熱心腸,積極幫助同事,獲得了大家的喜愛和認可。他們平時對同事、對朋友以誠相待,友好相處,不論是誰,遇到什麼困難,張海倫夫婦都會儘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和安慰他們。
同事相聚在一起工作,是一種緣分,多做一些好事情,善事情,大家的關係就肯定會和諧融洽,不僅工作起來有勁,而且自己心裡也很舒坦。
謝超常常這樣說。多年來,他堅持定期與科裡的同事談心,了解大家的思想動態、家庭狀況,聽到同事或家裡發生老人生病住院、孩子出現意外情況等,主動分擔同事的工作,並在第一時間去看望走訪,將組織的關心、同事的問候都及時給傳遞給需要幫助的人,使大家不僅感受到了溫暖,也增進了集體歸屬感。
家風家訓
多一份奉獻
自己就多一份快樂
社會就多一份和諧和正能量!
多年來,這一家人始終認為幫助別人是快樂的根本和幸福的源泉。多一份奉獻,自己就多一份快樂,社會就多一份和諧和正能量。這是他們這個公益之家對生命、價值和人生觀的一種積極態度,也是他們助人為樂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