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川普總統發起彈劾調查,在美國政壇早已不是新鮮事,實際上從川普2017年1月入主白宮以來,反對川普的勢力就一直在尋找理由,窺探時機,暗暗行動。上次圍繞「通俄門」的彈劾調查,持續了很久,但最後未能找到過硬的把柄,也只能不了了之。
但此次「通烏門」調查與上次的「通俄門」調查,雖然事情的性質相同,但案情並不一樣,簡單說,這次眾議院的民主黨人,自認為已經抓住了川普的不少有根有據的把柄。
「通烏門」調查涉及的關鍵證人,主要是美國總統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國務卿蓬佩奧,川普私人律師朱利安尼,美國負責俄羅斯、烏克蘭和歐亞地區事務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庫珀,國家安全委員會烏克蘭事務高級專家溫德曼,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川普對俄政策顧問莫裡森,以及美國駐烏克蘭臨時代辦泰勒等人。當然還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烏方人員。
儘管目前上述人員大多以各種理由和藉口拒絕配合調查,但作為「通烏門」事件重要證人的泰勒,10月30日在眾議院進行了長達10個小時的作證。泰勒在作證前一天稱,他已經打算告知負責彈劾調查的眾議院委員會,「川普要求澤連斯基對其政治對手展開調查是不合適的」。據報導,泰勒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其10小時的作證內容很多,現在已經被佩洛西等人所掌握。
面對彈劾風波,美國政界、商界、社會、民眾特別是美國輿論,目前已處於明顯的分裂狀態。要說很多人對此不關心,並非事實;要說很多人蠻在意,也是誇大其事。
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於兩點:一是很多美國人認為,眾院的彈劾調查雖不無理由,但從根本上來說不過是兩黨之爭、府院之爭,或者長期以來這場博弈較量的延續、深化、激化;二是從9月24日佩洛西正式宣布發起對川普的彈劾行動以來,美國一系列的民意測驗表明,反對川普的更加討厭川普,喜歡川普的更加力挺川普,但總人數就這麼多,支持和反對川普的民意率沒有戲劇性變化,甚至川普的支持率在局部地區、某些時候還有上升。
美國的媒體更是如此,支持川普的媒體在想方設法為川普開脫,並猛烈抨擊國會民主黨人和佩洛西,認為所謂的彈劾調查是對總統的誣陷和迫害,而反對川普的媒體則沒完沒了,甚至每天從早到晚在發布對川普不利的各種報導、分析、評論和預測。在這種情勢下,讓外界的人很難判斷美國人究竟是喜歡川普還是討厭川普,川普是真有事還是真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