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宣布入境日本無需隔離!日本爆發多起聚集性感染,北海道成重災區!

2021-02-11 一點古今論

雖說亞洲的新冠疫情沒有歐洲、美洲的嚴重,但是,不少亞洲國家的疫情也都出現了反彈的趨勢。最近,日本的新冠疫情又再次反彈,尤其是日本北海道已經接連發生幾十起集體感染事件,導致疫情進一步加劇。根據報導,北海道2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一共有96人,而其中最大的城市札幌市就有83,這可以說是疫情發生以來,新增人數最多的一天了。截至目前,北海道累計感染人數已經達到了3372人,疫情仍然在不斷地擴大。當天除了札幌市以外,還有旭川市、小樽市等北海道各地也出現了感染新冠的病例。

就連日本的自衛隊也沒能倖免於此,日本自衛隊東千歲駐紮地就發生了新的集體感染事件,已經有6名20歲到50歲的男性隊員出現了感染情況,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曾經都在一駐紮地生活過、工作過。此外,還有一名在當地上高中的男學生也感染了新冠病毒。還有札幌醫科大學,也在2日宣布,附屬醫院的2名20多歲的女護士、1名住院患者、1名出院患者共計4人都感染上了新冠病毒。

根據調查,這四人之所以會感染上新冠病毒,很可能是院裡爆發了集體感染。先新冠疫情有捲土重來的趨勢,北海道保健福祉部負責人表示,面對新冠疫情的反彈,民眾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準備。根據日本媒體的報導,僅在10月份,札幌市就發生了21起集體感染事件,佔同月累計46起的近一半,更可怕的是,現在年輕人已經成為主要感染人群,40歲以上的感染者比例也在不斷的增加。雖然急劇增加的集體感染規模很小,但是,這很有可能是連續發生的連鎖性感染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札幌市在2日發現的83名感染者中,感染途徑不明的就有54人,這也為排除加大了難度,對於切斷傳染源頭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再不及時找出來,將會有更多的人被感染。其實,就在今年的7月份, 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北海道當時沒有及時追蹤感染路徑的患者時,第三波疫情就接踵而至,導致更多的民眾感染新冠。前幾天,為了拉動國內的經濟,日本宣布對中國等幾個疫情控制好的國家入境日本時,不再需要核酸檢測,現在出現這樣的意外,應該沒有人會去日本了吧!

「感謝您的讚賞,祝您身體健康」

相關焦點

  • 日本官宣:11月1日起,中國入境日本基本無需核酸檢測
    10月30日,日本外務省官網發布消息稱,日本已將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國家/地區的傳染病風險信息級別從3級降低到2級,並規定,自11月1日起,從這9個國家/地區返回或進入日本時,不論國籍,基本上不需要再在入境時進行核酸檢測;外國人入境時
  • 日本新增877人感染新冠,寒冬將至,年末日本企業掀起裁員潮!
    10月的最後一天31號日本全國在33個都府道縣以及空港入境的檢疫中新檢測出877人感染新冠肺炎,有來自大阪府,衝繩縣等10個道府縣的14個人因新冠肺炎去世。  近來新冠形勢日趨惡化的北海道,31號新檢測出81人感染新冠肺炎,這一數字又一次刷新了北海道的單日新增記錄。面對嚴峻的形勢北海道的知事鈴木直道表示:不排除採取更嚴厲措施的可能!
  • 日本將全面解除對中國的入境限制,明起入境日本將無需核酸檢測
    昨日日本政府召開會議,決定解除對中韓等九個國家和地區的入境限制。且從11月1日,即明日起,從上述9地歸國或入境日本的人士,從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入日本之前,原則上不再需要進行出發前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除此之外,從11月開始,赴海外短期出差的日本人以及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再入境時,如滿足一定條件可免除14天隔離。
  • 11月1日起中國人入境日本無需進行核酸檢測!
    >無需再提交出國前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證明;雖然不用再懼怕被捅鼻子出報告了,但有一些注意事項大輝醬仍需提醒各位:入境籤發籤證後,申請人入境日本時需要在智慧型手機上下載接觸確認APP。入境日本時機場檢疫・入境人員會進行確認,所以請務必在入境之前下載安裝相關APP。
  • 日本緊急宣布!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政府26日宣布,從當地時間28日0時起至明年1
  • 日本深夜宣布:「封國」
    據日本媒體26日消息,日本政府26日宣布,從當地時間28日0時起至明年1月底,暫停來自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新入境。
  • 日本正式宣布:從中國入境日本不需要核酸檢測!
    日本正式宣布:從中國入境日本不需要核酸檢測!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出現了死灰復燃跡象,第二波疫情也正如各國專家預測那樣「如期而至」。在新一輪疫情中,首先被波及的就是歐洲地區,截至目前,已有至少12個歐洲國家決定再次採取「封鎖」措施,希望以此來減緩病毒蔓延。
  • 日本單日確診飆新高!日本「Go To Travel」政策被罵
    其中東京都已連續五天單日超過400人確診;大阪府則是連續五天每日都有300人染疫,且該區孩童或青少年遭家中密切接觸者傳染的現象也變嚴重,確診數較8月多出一倍以上;廣島市的每10萬人口每日確診數則超越東京,代表疫情擴散程度恐已較東京嚴重。截至目前,日本累計17.8萬人確診,共2462人死亡。
  • 日本把浙江省列入拒絕入境名單 & 北海道柴犬烤紅薯店 & 垃圾裡又翻出巨額現金
    日本厚生勞動省於12日上午公布,在鑽石公主號的乘客中新確認39名患者,另有1名檢疫官被感染。
  • 昆士蘭緊急官宣:墨爾本人禁止入境!隔離酒店已確診10人,為聚集感染,華人區受威脅
    昆州果斷拉黑墨爾本,隔離酒店聚集感染爆發,
  • 多倫多爆發多起聚集性感染,然而Downtown卻還在搞反封城遊行
    今日,多倫多兩家醫院宣布爆發COVID-19疫情。30 The Queensway的 聖約瑟夫醫院(St. Joseph's Hospital) 爆發了四個。同時,多倫多TTC也爆發了大規模聚集性感染。
  • 連明星都開始感染,「拜託日本重視一下吧」這句話我已經說累了
    眾多國際航班落地的中國門戶之一上海,之前卻做了一個讓很多民眾質疑的事情:將日本從疫情重點國移出。隨著26日外國人入境禁令的頒布,上海也重新制訂了隔離規定,現在所有境外來滬的人都必須進行14天的隔離檢查。
  • 日本為什麼突然宣布鎖國?會有哪些影響?
    ,日本政府宣布從本月28日起至明年1月底,暫停來自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新入境。01日本為什麼突然宣布鎖國?眾所周知,為了振興因疫情低迷的經濟以及為明年東京奧運會做準備,日本政府一直在著手推進出入境緩和政策,逐步放寬對出入境人員的限制。最直接的導火索是由於日本近日發現多例和英國相關的變種新冠病毒病例。
  • 日本緊急狀態逐步解除,中日入境限制有待取消!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時間14日晚18時舉行記者會,宣布基於新型冠狀病毒特別措施法對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發布的緊急事態宣言,
  • 657人確診,約7000人被隔離!一肉聯廠發生聚集性感染
    ---德國一肉聯廠發生聚集性感染,657人確診,約7000人被隔離事情發生在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居特斯洛縣,事發肉聯廠已經被關閉,居特斯洛縣17日宣布關閉幼兒園及中小學至6月29日本學期結束。此前,新華社援引德國媒體17日報導,這家肉聯廠近日發生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事件,至少400人被確診感染該病毒,約7000人被隔離。據央視新聞最新消息,這家名為通尼斯的企業6月17日發表聲明稱,德國肉聯廠657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該工廠位於德國居特斯洛縣,16日對1050名員工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據了解,參加檢測的員工都在同一部門工作。當地已宣布關閉當地所有學校和幼兒園。
  • 「日系抗疫」見成效,中日入境「快捷通道」已見曙光?
    起初,全世界都在擔心這樣的「佛系抗疫」會導致疫情在日本聚集爆發。但是現在看來,相比很多國家,還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5月14日傍晚,日本首相安倍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39個縣解除緊急事態宣言。據了解,本次解除緊急事態宣言的39個縣,絕大部分是4月16日第二批開始實施緊急事態宣言的地區。
  • 日本新增489人感染新冠,北海道再次刷新單日新增感染記錄,陸上自衛隊基地發生集團感染!
    日本國內2號在28個都府道縣以及各地空港的入境檢疫中,新檢測出489人感染新冠肺炎。有來自東京都,大阪府以及兵庫縣等地的12人因新冠肺炎去世!  最近新冠形勢引發全日本關注的北海道在2號再次刷新了單日新增記錄,2號北海道有96人確認感染新冠肺炎,這一數字已經超過同一天東京,大阪的單日新增記錄,成為全日本單日新增感染者最多的地區,而整個北海道的人口只有528萬人!
  • 研究人員:日本北海道感染病例可能已達940例,是官方數據的十倍以上
    據一位科學家稱,上個月在日本北海道感染冠狀病毒的人數可能已經達到940例,是官方數據的10倍以上。北海道大學醫學院專門研究傳染病統計模型的教授Hiroshi Nishiura編制了截至2月25日的感染人數預估數據。它是根據北海道被感染的外國和本國旅行者的數量以及旅客人數確定的。
  • 日本新增614人感染新冠,疫情下日本人是這麼過萬聖節的......
    11月的第一天,1號日本全國在25個都道府縣以及機場的入境檢疫中新檢測出614人感染新冠肺炎,有來自長野縣,大阪府等4個府縣的6人因新冠肺炎去世。  日本第一大城市東京都新增116名新冠感染者,時隔4日首次單日新增感染人數回落至200人以下。在感染路徑的調查方面:有62人超半數的感染者感染路徑不明,另外家庭內感染24人,設施內以及職場感染各7人。
  • 最新日本入境流程和注意事項!
    調整名單上的國家均與日本有密切的經貿往來。日媒認為,日本2020年度上半年的出口同比減少了19.2%,如果商貿往來能順利進行,將有利於推動經濟恢復。同時,疫情危機等級下調,也將為日本與上述國家恢復正常的商貿往來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