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當加拿大甘願充當美國鷹爪的事件發生後,加拿大就手握燙手的山芋了。坦率說,美國和中國,它哪一個都得罪不起。可是,當美國和中國頂上牛,而加拿大又無處可躲的情況下,它只能權衡利弊後得罪其中一個。對渥太華來說,騎牆幾乎沒有可能。
本來是中美角力,加拿大卻擔當了捕快的角色。中國的憤怒可想而知。8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緊急召見加拿大駐華大使麥家廉,就加方12月1日的拘押行為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樂玉成指出,加方的行為是對中國公民的合法、正當權益的「嚴重侵犯」,「性質極其惡劣」,加方應立即釋放被拘押人員,「否則必將造成嚴重後果,加方要為此承擔全部責任」。
樂玉成的這番表態是到目前為止中方對這一突發事件最為強烈的反應。
華為事件的本質,是美國在無法通過市場競爭手段阻止進入他們習慣於專屬的高科技產業領地,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不擇手段,要扼殺華為,扼殺中國的產業升級。為此,甚至發動自己的傳統盟友,聯合行動。
所以,這個時候,國家力量必須出面,既然對手動用國家力量扼殺華為,那麼中國就需要用國家力量為華為撐起保護傘。
華為事件不是針對華為一家企業的,而是針對中國的,是國家之間關於未來的競爭,是國家之間的科技戰爭。華為之所以如此被美國「關照」,讓美國連吃相都不要了,不只是因為華為表現出的實力和潛力讓美國企業感覺到壓力,更是因為華為是中國的。華為事件本就不是一個法律問題,而是一個政治事件,是美國對中國發動的科技戰的升級。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話就點明問題的要害:「據我所知,加拿大方面應美國的要求將她拘押是因為華為公司在伊朗開展業務。這為美國法律所禁止,但與中國何幹?與華為何幹?這是非常傲慢的強權政治,沒有人會接受」。
本就是美國強權政治的問題,寄希望於加拿大和美國的法律體系做出公正的裁決,是緣木求魚。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加拿大明白配合美國的代價不可承受,既然現在人在加拿大人手中,就先把華為事件變成中國對加拿大的一場國家博弈。
加拿大政客把這個事件說成是法律事件,也是在為逃避責任減輕代價進行鋪墊。加拿大總經理說:「有關機構是在沒有任何政治介入的情況下做出了這一決定」,「這項決定當然沒有涉及政治層面的參與,因為我們尊重司法程序的獨立性」。加拿大政客的說辭明顯是跟美國政府對過臺詞的。美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日前稱:他事先知道加拿大方面逮捕華為CFO孟晚舟,但川普並不知情。
在涉及一些重大利益問題上,美加的三權都是高度協調行動的。用三權分立來作為推卸責任的理由,並不成立。
加拿大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就要承擔責任和付出代價,不管這種損害行為是出自加拿大政府還是加拿大司法系統。中國已經不是49年之前的中國。中國外交部警告加拿大,如果不立即釋放被拘押人員,「必將造成嚴重後果,加方要為此承擔全部責任」,就是告訴加方不要以為狡辯就能逃避責任。
這次華為事件,如果加拿大最終選擇為虎作倀,做一隻美國忠誠的鷹犬,中國就應該把加拿大打痛,折其爪牙,讓其他要配合美國的國家充分認識到代價不可承受,否則會出現更多的華為事件。
中方不會惹事,但是也決不怕事,誰也不要小看中國的信心、意志和實力。
留給楓葉國的時間不多了。勿謂言之不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