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又起,滴滴重啟社區保障車隊,第一時間參與疫情防控;與遺忘「PK」,曠視用人工智慧溫暖走失者,幫助他們找到回家路;今日頭條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啟頭條尋人;翠鳥視覺利用AI+光學技術幫助弱視群體看清世界······2021年,中關村科學城開啟全新欄目《溫度》,記錄有溫度的科技,記錄科學之城特有的暖意。第一期,讓城市「記錄者」—閃送員,帶你感受「在路上」的溫度。
那一年,我們身邊多出了一群身穿藍色衣服、騎著電動摩託的人,你可以在任何地點看到他們,也可以在任何時候「呼叫」他們——閃送員,一個一邊謀生,一邊記錄城市溫暖的職業。他能解決日常急件問題,也在用騎行丈量每一座城市,傳遞城市的溫暖。
從企業選址大可看出,成立之初的閃送,想做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快遞服務,閃送成立6年以來,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自主研發出適合閃送的「智慧中樞」——同城即時遞送智能調度系統,即在同城以9平方公裡設定為一個單元區域將城市網格化,進行智能調度匹配。
智能調度系統就像一個團隊的總指揮,將一個個閃送員以最快、最高效的方式輸送到客戶面前。
凌晨2點的雨夜,北京閃送員送完單準備回家時,發現市民段先生的電動車拋錨滯留在路上,便將段先生送回他位於東五環的住址,之後冒雨獨自返回30多公裡外的自己家。
······
無論朝陽、烈日,還是夜雨、黃昏,
面對需求,無論何時何地,
他們總能第一時間出現,
這樣的高效率,不僅來自閃送員的敬業,
背後更有科技力量的加持。
閃送後臺數據顯示,閃送員可做到平均1分鐘響應訂單,每個閃送訂單分配的背後則需要進行上億次的計算,同時依據每個城市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閃送平臺+用戶+閃送員三方交互匹配的調度模型。
用戶發送訂單後,閃送後臺系統將進入密集的發單分配計算環節,匹配用戶端與閃送員端雙方特點,閃送智能調度系統會通過對用戶訂單特性、地理位置等維度結合閃送員配送效率、地理位置、有無冷藏箱配備、過往接單記錄、用戶滿意度評價等特徵進行大數據比對,為用戶篩選出最合適的閃送員。
這樣既能滿足用戶端的遞送需求和安全性,又提升了閃送員的接單效率,真正達到及時、靈活、高效的配送效果。也正是因為這樣配送方式,讓很多閃送員在勞動之餘也成為了城市溫暖的記錄者。
由於疫情原因,在石家莊做閃送的高雄力最近接了些特別的單子。
「小區有一個82歲的獨居老人,需要換液化氣,但因為疫情,平常給小區送液化氣的公司不再上門服務。鄰居就幫忙叫了一個閃送,我接到單當時就想著,他們送不了,我得送。」
今年47歲的高雄力去年11月入職閃送,是閃送的「新生」。平均每天八十公裡的騎行路程,一邊工作,一邊搜集著屬於他自己的溫暖。
「有一單印象很深刻,那天零下15度,很冷,我接到了一個急單是給客戶送證件,到了小區後發現電梯壞了,我就趕緊爬樓梯上去,到了之後,顧客給了我一瓶熱乎乎的牛奶,對我說辛苦了,當時疲憊感就消了一半。」
科技加持,高效靈活;傳遞溫暖,記錄城市;像高雄力這樣的閃送員,全國還有100多萬名,分布在222個城市裡,他們一邊付出勞動增加收入,另一邊收穫這座城市的溫度。
作為中關村科學城的獨角獸企業,從最初的「一對一急送 拒絕拼單」,到以科技為本,深入涉及當地生活服務,配送員與用戶之間會產生更多的溫暖互動,以此形成了堅實的服務壁壘。在送快遞這件事上,閃送是認真的,2020年,閃送在疫情期間逆勢發展,在進一步擴大業務營收的同時,也為海澱貢獻就業崗位近1萬人。
觸摸科技,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溫度?歡迎將你身邊「有溫度、夠科技」的故事線索發到後臺,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記錄,用科技傳遞溫暖,傳遞愛。
本文由「中關村科學城」公眾號編輯,
欲轉載請關注公眾號回復
「轉載」取得授權,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