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印(mitome-in)」是生活中使用度最高的印章,是指沒有經過印章登記的個人印章,一般只刻姓氏,使用在收快遞、學校考勤等非正式場合比較多。在日本的百元店也可以購買批量生產的印章,這些印章一般都是用來「認印」的。
還有「銀行印(ginkō-in)」,一般刻全名,是用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開戶或大額取款。這款印章的使用頻率並不高,於是也有人以「實印」或「認印」替代「銀行印」,不過這款印章一旦和存摺一併落入他人手後,即便不是本人就能領取現金。因此從安全角度來看,還是把這三類分開使用,又分開保管比較合適。
日本的印章在職場又發展成另一種樣子,比如「職印」和「社印」。前者可分為兩種,一個是律師、司法書士(司法代書人)等高等專門士所使用的印章,刻有「律師○○之印」等資格名稱和個人姓名,必須向地方政府登記。還有一個「職印」是刻上公司名稱以及「部長」、「課長」等職稱的印章,或稱為「役職印」,有的還會加個人姓名。「役職印」並不需要登記,但在企業內部的重要文件上是不可缺的印章。「社印」是刻有公司名稱的印章,算是一家公司的「認印」、無需登記,在財務、業務或人事方面比較簡單的合同或發票上都可以使用。另,一家企業的印章除了「社印」還有設立法人時向法務局登記的「代表者印」,以及開設法人帳戶時使用的「法人銀行印」以及刻上公司所在地和電話等信息的「住所印」等。
這麼看來,日本社會到現在還能養活15000多家的印章製造商和相關商鋪,是可以理解的。同時能夠想像,他們面對河野大臣的「脫章」宣言時會多麼困惑,因為在這麼複雜而相當程度上被制度化的印章當中,他並沒有明確地說明到底哪一種是應該被取消的,或哪一類是可以留下的。
「已經部分印章店的經營情況受了(政府這次宣言的)影響」,東京一家印章老鋪「福島印房」店主福島惠一(Fukushima Kēichi)先生說道。
福島印房設立於明治25年(1892年),福島惠一先生是第四代,他大學畢業之後就業於東京一家點心公司當業務,不久因為第三代的父親生病,才決定回家繼承家業。在自家邊工作邊學習,他十多年前考取了印章雕刻一級技能士的資格證,是日本厚生勞動大臣認可的一種國家資格,之後他與弟弟一起堅守這家百年老鋪和傳統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