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老闆認識,是在2015年底。王老闆在一家金融公司做人事主管。姚老闆去面試。
「這人事經理真特麼夠胖的,長得跟個冬瓜似的!」
「這面試的人也太特麼瘦了,這不就是個杆子麼!」
兩個人的第一印象,就這麼成立了。
如果說女人的友誼始於迷戀同一個愛豆,喜歡同一牌子的口紅。那麼男人在樓下抽菸時候就沒什麼了解不到的。一天幾根煙下來,「冬瓜王」和「杆子姚」就成了哥(ji)們(you)。
「我想開個店」
「開啊,一起」
不知道當年革命是怎麼開始的,但是【貓咖啡】就著兩支點燃的『環保白沙』出生了。
姚老闆想開咖啡店,而王老闆一直都在做『貓舍』的生意。所以最最能夠結合倆人想法的,就是開一個滿地跑貓的咖啡廳。之前去過幾個有貓的咖啡廳,竟是貓咪不讓抱的、躲起來不理人的。而兩個老、人的喵咪,最好是來了人往人身上蹦的那種。
「來了的客人能夠感受到喵咪的熱情,那才是【貓咖啡】的正確開店方式啊。」
而找的粘人的喵品種、挑出賴人的喵,這可是做『貓舍』的王老闆最拿手的事情之一。
最開始找店址,倆人幾乎跑遍了北京城。怕是不好停車,倆人騎著摩拜、ofo走南闖北。再跟後海一個準備盤出的店周旋砍價3個星期之後,終於還是放棄了。現在這家店,出現於倆人奔走的第8個星期。怕被別人搶走,合同還沒籤,就已經開始裝修了。
裝修的時候也沒少受挫,電鑽的聲音,引得樓上的學生拎著衣架子衝下來理論;地面的封膠被投訴的差點被迫中止;門口的遮陽架裝了拆拆了又裝。歷時近兩個月,店裡終於有了點樣子。
30而立的姚老闆,特地請了咖啡師教學,一千多一節課學咖啡,從烘豆到拉花,要是當初上學時候有這種態度,現在不在清華也是北大。
棄鍋多年的王老闆,用了幾天研究他的「招牌杏仁豆腐」。親手剝鮮杏仁,手工打磨為了細膩的口感。要是曾經王老闆用心到這種地步去做廚子,現在估計掛牌米其林了吧。
今天為止,試營業一周了。兩個老闆摸索著,希望呈現好的飲品和食品給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