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繆登峰
正文|1250字 8圖
閱讀時間|預計4分鐘
2019年12月9日,一位在美國做訪問學者的中國博士在波士頓機場被美國FBI逮捕,原因是企圖攜帶21瓶癌細胞回國。
還記得當時輿論譁然,很多人認為這是美國的故意刁難。
一年時間過去了,這位博士在12月3日向法庭認罪,承認自己在海關申報時;
虛報了行李內的物品,攜帶癌細胞離開美國,也沒有辦理合法合規的手續。
這位博士2009年考進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專業;
(中山大學是華南第一學府,中山大學的學生在整個華南地區人人豎起大拇指,中山醫的學生自認為比中山大學其他學院的學生還要牛,臨床醫學是中山醫最棒的專業)。
2014年,這位博士考研成功,並選擇孫逸仙紀念醫院的泌尿外科為專業。
2016-2018年的三年間,他與導師和同學合作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並發表了三篇論文。
此後,他於2018年獲得中山大學優秀獎學金。獲得了赴美留學的機會。
同年,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進入美國哈佛醫學院貝斯醫學中心,研究膀胱癌與腎癌。
被捕時,他的行李中被查出藏有未申報的癌細胞樣本。他自己也承認,想要把癌細胞樣本帶回國,幫助自己的研究。
2021年1月6日,這位博士將在法庭受審,最高可能面臨5年的刑期。
不知道此刻是否想起了一年前自己魯莽的行為,又是否會為此後悔呢?
對於我們來說,應該如何認識這位博士的行為,他的經歷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教訓呢?
生物樣本可以帶嗎?答案是可以的。
帶走有條件嗎?當然有條件,只要通過審核,籤訂了材料轉移協議(material tranfer agreement,MTA)。
可是,他恰恰沒有履行程序,也並未進行相應的海關申報,想偷偷把樣本帶回。
有人說,報關時候的隱瞞是可大可小的事情,只不過剛好這位博士的運氣比較差,所以產生這種後果。
我想說,我們的文化比較喜歡「講關係」,同時「模糊規則」,但我們也越來越講究建設法治社會,法治社會就一定要尊重規則。
要知道有些規則是不能挑戰的。
有人說,可能是樣本比較稀缺,博士不帶樣本回來就很難繼續研究。
我想說,這種情況的確可能存在,但這不是不申請合法手續、企圖混過海關的理由啊。
無論理由多麼「合情合理」,手段都要「合規合法」。
能考上中山醫的學生,都是頂尖學霸,從智商到學習能力個頂個強大。
是什麼讓我們的博士漠視規則,抱有僥倖心理,明知是錯還要一意孤行呢?毫無疑問是教育。
幼兒園階段,園所不允許帶零食進院,有些家長會偷偷塞一塊糖到孩子的口袋裡,囑咐他沒人盯著的時候拿出來吃。
小學階段,學校要求在規定日期要穿校服,有些家長偏要挑戰規則,給孩子穿上休閒裝,美其名曰「追求個性」。
中學階段,老師要求不允許帶手機到校,有些家長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認為即便被老師發現也會沒收再交還自己,「沒啥大事」。
大學階段,學術規範都已經形成明確條款,但有些導師非得在作者順序上壓迫學生一把,有些學生非要抄襲或者購買論文。
規則不完善、執行不堅決、前面有長輩和導師探路,後面有孩子和學生跟隨。
這種風氣下,社會怎能「誠信」?
我們在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教給他們遵守規則,切莫鑽小空子、找小漏洞、佔小便宜,你說對嗎?
文章都看完了不點個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