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名評分網站Metacritic 的2015年榜上,前五隻有《頭腦特工隊》是已經上映的。也就是說,《頭腦特工隊》的94分是截至目前的今年最高分。而且,它還是一部動畫電影。
《頭腦特工隊》在其他網站評分也不低:
爛番茄上新鮮度高達98%(《碟中諜5》是92%)
IMDB普通用戶評分8.5(滿分10)
我國的豆瓣評分8.9 (今年大家熱捧的《大聖歸來》得分是8.4)
不僅口碑炸裂,《頭腦特工隊》票房也不差。北美票房高達3.55億美元,位居皮克斯史上第二。(第一是《玩具總動員3》,北美票房4.15億美元。)
既然全世界都覺得它好,不如我們先來看看好在哪裡。
「這是皮克斯有史以來最好的創意」
對於那個拍過玩具大冒險、小丑魚找兒子、汽車談戀愛、甚至飛行的房子的皮克斯來說,什麼創意這麼厲害? 這次,他們把觀眾帶到了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方——人類的大腦裡,而且是一個剛進入叛逆期、敏感又多變的11歲小女孩兒的大腦裡。
故事分為兩條線。小女孩萊莉隨同父母搬到了舊金山,新環境讓萊莉無所適從,情緒產生了劇烈波動。這一條現實線起著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而真正的主角其實是萊莉大腦裡的五種主要情緒:樂樂(快樂)、憂憂(悲傷)、恐懼(怕怕)、厭惡(厭厭)和怒怒(憤怒)。他們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想法,情緒們在腦內的動作影響著萊莉現實中的行為。為了保護萊莉,他們在她腦內來了一場充滿想像力的大冒險。我們能看到不同的情緒發揮主導作用
憤怒主導的時候
能看多五彩繽紛的「記憶球」
還有不同的「人格島」
甚至還有夢境、幻想、遺忘、潛意識 ……一部動畫片,用千奇百怪又簡單明了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人的腦子在幹些什麼。被問到為什麼會想到拍「情緒」的時候,導演說他的靈感來自他女兒。「她原本是個特別有活力的小姑娘,就像《飛屋環遊記》裡的小胖子羅素一樣。但是在她十一二歲的時候,就開始情緒不斷波動,總是唉聲嘆氣,我和我太太都搞不懂,這究竟是怎麼了?」他們特別想知道女兒到底在想些什麼,於是就有了《頭腦特工隊》的點子。感謝導演的女兒,讓世界上又多了一部有趣的電影。
牛X的作品總有個牛X的爹
說到皮克斯動畫,你會想起什麼?《飛屋環遊記》?《怪獸電力公司》?如果這些都是你的愛,那你就千萬不能錯過《頭腦特工隊》了。因為他們都是同一個導演——彼特·道格特的作品。
彼特·道格特是皮克斯的第一批員工之一,也是《玩具總動員》的編劇,可以說是皮克斯的元老了,也是奧斯卡的常客(6次提名)。不僅他自己導演的《飛屋環遊記》獲得一座小金人,他作為編劇參與的《機器人總動員》(WALL·E)也拿了獎。
五個情緒小人 各有不同原型
彼特·道格特還談到他最愛動畫的地方在於,它們都是不存在的,你在銀幕上看到的全不是真的。但是當他們做好了的時候,可以通過這些虛構的東西讓觀眾笑,甚至哭。他覺得這非常神奇。在設計的時候,主創們為情緒控制臺的每個按鈕都設計好了功能。
(出自《頭腦特工隊》原畫集)
「樂樂」就像一個爆炸的煙花,總是充滿能量,永遠開朗外向。
「憂憂」像一滴淚珠,總是垂頭喪氣。
「怒怒」像一塊試圖把怒火藏起來的磚頭,總是處在爆發的邊緣
「怕怕」則是一根纖細的神經
猜猜誰是最難設計的?厭厭!他們從三角形開始,最後設計出來比較像西蘭花
三年得出一個成果,兩年推翻重來
皮克斯花了整整5年時間來完成《頭腦特工隊》。一方面,由於這部電影涉及許多心理學的東西,比如情緒、夢境、潛意識等等,所以主創們做足功課,諮詢過不少心理學、神經學、甚至精神科專家。另一方面,他們曾在創作階段走了一個大彎路。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想像中的好朋友
動畫技術刷出新高度
超大腦洞當然少不了超強技術支持,從《怪獸電力公司》中無比逼真的怪獸毛髮,到《海底總動員》中微漾的水波,皮克斯在無數動畫細節上傾注著心血。為了在《頭腦特工隊》中將情緒的力量展現出來,主創們再次展示皮克斯動畫的技術水準。
影片中的情緒小小人周圍有一些細小的顆粒感,bling~bling~的,正是依靠它們的不斷湧動,讓我們能感受到帶著光芒的情緒力量。
面臨無比複雜的故事線條:製作者們啟用了杜比全景聲這一牛x閃閃的技術,讓你身臨其境但難言其妙。這樣的技術流不去影院體會一下,樂趣至少降低50%。
「這部電影獻給我們的孩子們,請永遠不要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