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醫衛記者楊洋
湖北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們
在採訪一線十餘年
2月14日
我試圖約訪 代靜泓
● 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 南京鼓樓醫院呼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 援助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病區
「不方便不方便,我馬上查房,再見!」
2月14日下午4:45,在電話一次次被迅速掐斷後,終於接通的那一剎,我以最快的語速表明了採訪意圖,得到的回應就是以上這句「快狠準」的拒絕。還沒來得及再開口,耳邊就響起了「嘟——嘟——」聲。此後經醫院外宣辦聯繫溝通,我終於約定了採訪時間:晚上8點。接通電話後,我的第一個問題是:
「好吧,我們換一個話題,您今天忙到幾點才可以歇下來?」
她的回答讓此前的「直接拒絕採訪」和「匆匆掛斷電話」都變得情有可原。
目前,代靜泓主任及戰友們負責的是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棟6樓重症病區,50張病床全部住滿。
「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您覺得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有何特別之處?」
對於這個問題,
惜字如金的代主任變得滔滔不絕。
聽到這裡,我明白:她把「溫情和耐心」都用在了患者身上。
在接下來的提問中,我又發現:這位理性、果斷,甚至強勢的女醫生也有細膩敏感的一面。「您在臨床一線已工作17年,為何選擇到抗疫一線,到最危險的地方?」
「社會都在歌頌我們是逆行英雄,其實我覺得鼓樓醫院培養了我這麼多年,在武漢,在國家遭受這麼大疫情的時候,這是醫務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使命召喚,我願意投身在抗擊疫情當中,來幫幫老百姓。同時,幫幫武漢的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已經非常非常的疲憊,像第一天我們通宵收病人,他們就通宵陪著我們去熟悉那些電腦系統啊,有些東西,他們不在那兒,我們連東西放在哪裡都不知道。我覺得抗『疫』是整個社會的一個行動,包括武漢的計程車司機們,他們都是志願者。像我們的護士,她們在裡面護理病人,包括還要處理他們的大小便,採集病人的痰標本、血標本,她們四個小時倒一班出來的話,24小時輪倒,不停要有司機師傅接她們來回上下班。像昨天早上我去的時候,這個司機師傅,我就問他:你昨天晚上休息好了沒有?他說我凌晨3點起來接送一批醫生,5點鐘又起來接送一批,所以呢全社會都在付出,大家都在一起努力。甚至我昨天碰到一個很可愛的司機師傅:他說你到底是不是醫生?我說:怎麼了?我不像醫生麼?他說:那你把你工作證給我看。我說:為什麼?他說:你如果不是醫生我就不載你,我只載醫生!所以全社會都在很加油,我能在路上碰到的,大多數都是逆行的醫生們。大家都在很努力,我相信,盡我們的最大努力,去幫助病患、幫助武漢的這些醫務人員們,讓整個醫院、整個社會的生活和工作能夠儘快地回到原來的軌道!我就是這樣想的,國家和醫院培養了我這麼多年,那麼,就是到你可以去做這樣的一件事情,去用在刀刃上,去幫助整個這個社會,我覺得這也是作為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自己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通訊員:柳輝豔
記者:楊洋
↓↓↓猛戳閱讀原文,下載『在南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