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電信詐騙的報導不斷見諸報端。從公安部公開通緝的10名特大電信詐騙犯以及用戶收到一條簡訊竟令所有銀行卡內現金被盜光,可以看出,電信詐騙無論是從複雜程度還是涉案金額,都不是之前可以相比的了。
□電信領域
網民安全教育不夠讓詐騙易得手
記者從縣公安局了解到,近年來,我縣電信詐騙發案率也呈上升趨勢。特別是近年來,新增的網民中絕大多數都是手機網民,同時各種行動支付、手機應用的普及,這些都讓以手機為介質的電信詐騙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騙子們對於電信行業和金融行業的漏洞也越來越了解,設計出更複雜周密的騙局。相反,很多網民特別是新的網民接受到的安全教育不夠,這也讓電信詐騙得手的情況變多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電信企業和銀行在設計業務流程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如今的網絡安全環境,留下了不少流程上的漏洞可供騙子利用。同時,相關企業在內部管理上也不嚴格。例如,現在很多網上業務靠一個手機驗證碼就可以辦理,但驗證碼一旦洩露,就會帶來很嚴重的損失。這種安全驗證機制已經不適應現在的要求,銀行、電信運營商有必要採取更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
□法律領域
盜取個人信息受法律制裁
「盜取個人信息有沒有相應的法律制裁?」
律師介紹,對這種情況的制裁是有的,構成了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罪。不過這種行為在司法量刑上並不重,根據《刑法》規定,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且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要情節嚴重,比如數量巨大,或者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虛擬運營商領域
170和171來電要注意
針對當前的電信詐騙,有業內人士感嘆,曾被視為「鯰魚」、寄予期待的170和171號段,如今卻淪為電信詐騙「專線」。
記者了解到,170和171號段電信詐騙多發,主要是因為虛擬運營商在實名制登記方面存在漏洞。實名制登記不到位、實際歸屬地不明確,會導致偵查難度加大,因此電信詐騙更加「青睞」虛擬號段。
同時,2015年起,實名登記工作逐步規範,新入網用戶基本實現實名登記,但是目前仍存在網絡渠道實名登記不嚴、未實名老用戶補登記進展緩慢等問題。
本報提醒廣大市民,為推動實名制登記工作開展,桓臺移動在全面推進老客戶實名登記工作中,為客戶提供了多種更加便捷、有效的實名登記方式。如果以虛假、冒用的身份證件辦理入網手續是違法行為,用戶要提高安全意識,不購買、不使用非本人實名登記的電話號卡,通信管理部門及公安機關一旦發現有售賣非實名登記電話號卡以及利用通訊手段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行為,將依法予以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