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南豐縣白舍鎮白舍窯工坊。聽說謝振華依照古法燒了幾天幾夜的柴燒作品當天要開窯了,鎮上許多人都來看個究竟。只見謝振華緊皺眉頭,屏住呼吸,一塊一塊依次取下柴窯上的高溫耐火磚。他取磚的手,有些顫抖,額頭上沁出些許汗珠。一件、兩件……第一窯柴燒作品陸續出窯了!謝振華小心翼翼地捧著燒製成功的作品,喜悅至極。
▶▶▶2016年7月6日,謝振華自己動手修建白舍窯工坊。
謝振華,這個土生土長的南豐人,對復燒白舍窯的想法就像春天的嫩苗,破土瘋長。他和妻子江雅婷,將景德鎮所有的家當變賣後,回到南豐開始復燒白舍窯。很多人都覺得他有點偏執,甚至瘋狂。
▶▶▶謝振華在砌最後一塊磚,準備封窯。
2016年7月,謝振華將白舍窯古遺址附近一處幾乎廢棄的養雞場改建成電燒的白舍窯工坊。年底,工坊就可以陸續生產青白瓷等作品了。當眾人以為他不會再「折騰」時,他卻說:「我想了很久,既然要復燒白舍窯,就必須用傳統柴燒的方法來燒制,這樣才能出來原汁原味的東西。」今年1月2日,憑藉在景德鎮三寶陶藝村的柴燒經驗,以及硬著頭皮貸來的資金,謝振華終於站在自己一磚一磚壘起來的柴窯前,親手點燃了屬於他的新年第一把柴燒之火。
▶▶▶謝振華和妻子江雅婷點燃第一把柴窯之火。
燒窯的那幾天,記者與謝振華一起守窯。月光下,窯裡的柴火噼啪作響,像是神秘的交響樂,時而歡快,時而緊張。熊熊烈焰從通風口竄出,映襯著謝振華滿是汗珠的臉,也紅火了整個窯區。當溫度上升到1300℃左右,稍一靠近窯口,皮膚便燙得疼痛難忍。為了讓窯裡的瓷器有更好的「表現」,讓自然落灰成釉的精美度高一些,必須讓爐火保持在1300℃左右。於是,謝振華不停地添柴,大冬天光膀子的身影,一次次融進火光中。
▶▶▶燒窯過程中,謝振華取出一個瓷杯看樣時,發現杯上有一道裂紋。
謝振華柴燒白舍窯以來,我看過他將失敗的作品狠狠地摔了一地,也看過他捧著柴燒作品久久凝思。
▶▶▶守望柴窯。
▶▶▶為了取到窯內深處的瓷瓶,謝振華大半個身子伸進了柴窯。
▶▶▶柴窯周邊溫度非常高,大冬天謝振華赤膊上陣添柴。
▶▶▶深夜,謝振華獨自燒窯。
▶▶▶1月10日開窯當天,謝振華小心翼翼地取出燒製成功的作品,喜悅無比。
春天又來了,謝振華說,復燒白舍窯的柴燒技藝只是第一步,他想讓傳承白舍窯的窯火「燒」得更旺、更久。
白舍窯是宋元時期「江西五大名窯」之一,以燒制青白瓷著稱。白舍窯傳承的是柴窯燒造技藝,這種技藝在宋元時期曾輝煌一時,在我國陶瓷燒制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這一傳統技藝如今面臨著後繼無人、瀕臨失傳的窘況。
在位於南豐縣南白舍村西南側紅土山崗上,有古窯遺址32座,窯體堆積物20餘座,綿延2公裡,窯旁遍布瓷片、窯具、墊器、匣缽、炭灰等,遺存豐富,窯址散布於瓦子山、符家山、對門排等處。時代為宋至元。
窯址上散落的瓷片
來源:江西日報2017年2月26日A04版整版刊登
編輯:辛想想
廣告合作:13707047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