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連續上了十二個小時的班!回家還能更新!我不管!快表揚我!感謝糖醋排骨!賜予我力量吧!
那句「Black Lives Matter 」已經火了很久,也爭議頗多。要追溯起來,早在此次達拉斯事件之前就已經有這個說法了。
過去三年,反對美國警察槍殺黑人的話題越炒越熱,與此相關的行動也多了起來。僅2015年一年,美國就有1000多人在警察執法的過程中失去生命,其中將近三分之一是黑人。而值得注意的是,黑人在美國總人口中只佔13%的比例。目前,對於反對美國警察歧視黑人的運動已經興起,但是運動缺乏組織,而且情況較為複雜。有一個正式組織在運營著這個「黑人的命很重要」的話題,但是也有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在自己發推特的時候使用這個話題標籤。
通常情況下,每當有新的事件發生,一有視頻等確鑿證據證實黑人可能遭到了警察不公正的射殺,就可以在討論該事件的推文上貼上此標籤。而本周有兩件事貼上了這個標籤,一件是明尼蘇達州的Phillando Castile事件,一個是路易斯安那州的Alton Sterling事件。
每次這個標籤一上線,多數和平抗議者就會湧入美國大城市宣稱「黑人的命很重要」。不過這個口號實在太上綱上線,很多人都有一種美國平權運動再現了的錯覺。周四晚上的達拉斯上演的正是這樣一場平權運動。本來是一場和平抗議,卻不知咋回事突然就不和平了。衝突導致五名警察死亡,七名警察受傷,受傷的還有兩名公民。
如今倒好,大家嘴邊都掛著這句「Black lives matter.」可惜大家如今理解的這句話和抗議者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美國媒體曝光了槍擊案的犯罪嫌疑人Micah Johnson,可惜我們再也不會有機會去追問他,到底在這場「黑人平權運動」中處於怎樣的位置,因為他已經在槍擊現場當場死亡。但是達拉斯警方領導David Brown聲稱,兇手和這場運動頗有淵源。「兇手是對抗議運動感到相當不安的,最近的警察射殺黑人事件讓他憂心忡忡。」
網絡輿論多對此極為憤慨:「讓你們這些傻X搞什麼Black lives matter吧!可以,這很美國!」這段話是美國前國會議員共和黨Joe Walsh發布在推特上的。這段話獲得了很多轉發,也遭到了不少批評。因此Walsh只好又刪掉了這段話並聲明他並不支持暴力解決問題。
當然,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不過多數人確實把帳算在了「Black lives matter」的頭上。自達拉斯事件發生後,還出了個新的話題標籤,叫做Blue lives matter,用來力挺美國警察。(美國警察制服顏色為藍色)
還有個更宏大的標籤叫「All lives matter,刷這個話題的人主要希望能把話題從種族歧視上引開,畢竟不是只有黑人是受害者。
其實,這些爭論傷害的都是美國人民,總統歐巴馬周五出來主(當)持(和)大(事)局(佬):「那些說Black lives matter的人也不是就說就不承認Blue lives matter啦!當然All lives matter啦!不過從目前的數據看,黑人兄弟們確實好像更容易卷進這種事情裡啊,但是這不是說我們就要比誰的命比誰的命更值。」
說起來Black lives matter是2013年開始的說法,加利福尼亞州的Alicia Garza寫在非死不可上的一段話:「Black people, I love you, I love us. Our lives matter.」她最初抗議的對象可不是警察,而是一個擺脫了殺害黑人少年嫌疑的人。
不管怎麼說,這個口號是傳開了,到了2014年,密蘇裡州聖路易斯的城鄉結合部的警察Darren Wilson槍殺了一個名叫Trayvon Martin的18歲少年。由於大陪審團和聯邦調查的結論為正當防衛,這位警察最終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這位少年的死深深地激發了人們對於警務人員種族歧視的重視與憤怒。Black lives matter這個話題標籤也就這樣隨著憤怒的情緒傳播到了全國。
而那一次僅僅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每一次存在爭議的美國警察射殺黑人都引起了社會更加激烈的反應。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最初的引導者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如今,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已經從和平運動變質為激進的運動了,「這個標籤原本只應該代表和平與平等,主張的是尊嚴、正義和自由,而不是謀殺。"
BBC原文地址:http://www.bbc.com/news/blogs-trending-3674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