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的印度之旅好好告個別呀~

2021-02-27 諸葛會飛呀

趁著周末整理照片,一張張翻看,那些美好的日子又鮮活了起來。年初因為疫情原因,印度暫停了國際航班服務,也被迫中斷了我的印度之旅,那就正式和它告個別吧。

去年因為工作需要從泰國搬到印度常駐,開啟了我的印度之旅。身邊的大多數人聽到我要去印度常駐第一反應都是吃驚,印度那麼危險怎麼會派你一個女生去常駐?!其實剛開始我的內心也是拒絕的,後來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加上隨遇而安的心態,漸漸對印度之行充滿期待。人生這麼長,世界這麼大,能開啟一段未知的冒險之旅,多酷呀!

一直堅持work hard, play harder的原則,到印度之後給自己定了每月至少去一個城市體驗的目標。一方面是因為印度日常生活比較單一,不同的體驗能夠大大增加生活的新鮮感;另一方面大概還是自己好奇心太重,想要儘可能多看看這個神奇國度。很多年後,這段經歷中的眾多細節大概不再記得,但是那些閃光的片段一定會在腦海中慢慢回放。


(印巴邊境的降旗儀式,雙方觀眾用音量較量國家實力)

(皮丘拉湖畔的白城烏代布爾空氣是真的好)

(錫克教聖地阿姆利則,三位老大哥體驗錫克教獨特習俗-包頭,感謝三位大哥對我的照顧)

(大馬路上隨處可見的牛、驢、馬)

‍對於有著吃貨屬性的我來說,當然不能放過印度美食。饢、咖喱、羊肉是我現在想到還會流口水的食物...小洋蔥、奶豆腐也值得一試。在本地同事的熱情教導下,我學會了如何用三隻指頭抓著吃,不過一直沒有想明白為什麼印度人民不怕燙手?

在印度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安全和飲食衛生,安全方面我儘量跟同事結伴出遊,晚上也不會單獨出門。衛生方面我已經特別注意,不喝外面的冰水,不吃路邊攤的食物,刷牙用礦泉水,還是避免不了3個月兩次拉肚子加發燒。還因此體驗了一番印度的私人醫院服務,奇怪的經歷又增加了...感受一下印度各式各樣的路邊攤,除了路邊擺著的,還有手裡端著的、頭上頂著的~



這段旅程中有很多新鮮而又有趣的事,遇到了很多溫暖而又有愛的人。體驗過才發現,除了新聞裡看到的那些或無釐頭、或不可思議的事情,也有很多平凡而又樸實的人們吶~



人生真是充滿未知,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一段神奇的經歷就這麼結束了。新的旅程即將開始,繼續擁抱生活中那些美好吧!加油!!!

相關焦點

  • 萬萬沒想到,印度從這裡對中國下手,防不勝防呀!
    印度嚴格審查「孔子學院」,原來也是聽「大哥」的! 8月2日,《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稱,印度安全機構對中國在印度高等教育領域的影響力表示擔憂。 正如中國外交部所言,當初開辦「孔子學院」是你情我願,現在將文化交流政治化,打擊孔子學院的行為太可恥!
  • 11| 我和我的膚色消逝在印度的雨季(一)
    本以為就這麼過去了,只不過最近每每和朋友聚會的時候,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問我這個問題:你為什麼當初想要一個人去印度?讓我覺得仍有必要寫一寫在印度十二天的一些見聞和感受。當我六月份告訴身邊的朋友我要去印度的時候,他們都投來讚嘆的目光,並期待我的遊記,但沒有人主動提出和我一起去。我又問了問之前去過印度的朋友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他們問我「是一個人去嗎?這樣不太好吧。」甚至就連我辦好了籤證,買好了《孤獨星球》的印度指南開始做攻略的時候,自己也開始有些動搖了,覺得自己有點低估了當初這個決定的難度。
  • 9歲男孩看到媽媽英語筆記,內疚到哭泣:對不起,我沒有好好學習
    ,突然眼眶發紅開始抽泣,並哽咽著在媽媽懷裡說:「對不起,媽媽,我沒有好好學習。」CC看書中「那天晚上大概是晚上十點左右吧,他說他想和我一起睡覺,然後他就到我床上來,因為我的床頭櫃堆滿了書,有以前的有現在的,各種書都有,包括我以前的讀書筆記,當時他就無意中翻到了那個筆記本,然後他說,『這不是你的英語筆記本兒嗎
  • 印度籤證指南······
    中國國際太極·瑜伽大會組織印度身心靈之旅即將盛大起航,帶你感悟不一樣的靈性國度! ,在籤證申請中心網站在線填寫完整,列印後籤名;二、有效護照       具備至少兩張連續空白頁的有效護照(到籤證申請日至少六個月的護照有效期),例如:在印度籤證申請中心的籤證申請日期是2011年12月27日,護照有效期至少到2012年6月27日之後;三、護照信息頁和籤名頁的複印件各一張;四、2張照片
  • 看雲 | 我的印度老師賈斯汀:「憤青」帶我逛超市
    上一篇,講到了我的印度老師:看雲 | 我的印度老師賈斯汀:黑得像炭圓兒一樣今天繼續這位老師的故事
  • 【1024·快看】9歲男孩看到媽媽英語筆記,內疚到哭泣:對不起,我沒有好好學習
    ,突然眼眶發紅開始抽泣,並哽咽著在媽媽懷裡說:「對不起,媽媽,我沒有好好學習。」CC看書中「那天晚上大概是晚上十點左右吧,他說他想和我一起睡覺,然後他就到我床上來,因為我的床頭櫃堆滿了書,有以前的有現在的,各種書都有,包括我以前的讀書筆記,當時他就無意中翻到了那個筆記本,然後他說,『這不是你的英語筆記本兒嗎
  • 印度奇葩旅遊項目:在金融中心孟買體驗貧民窟之旅 | 英語頭條
    遊客可以在印度的金融中心孟買的貧民窟裡體驗一晚上的「真實」生活,包括使用一個由50多個家庭共享的公共廁所。「我曾在許多貧民窟工作過,我知道,當一個局外人對貧民窟居民生活感興趣並與他們產生連接時,這對雙方都有積極的影響。」Sansi’s family home will be available for tourists to stay in.
  • 《我的殭屍女友》:女子死而復生,竟不知自己變成了殭屍,還想和男友好好談戀愛
    譁啦啦~我是有兩隻大豬崽の抓馬!
  • 過年了,我最想對你說的話
    世間最美,不是你,而是「你是我在這個世間唯一最喜歡的樣子。」世間最美,不是耀眼的霓虹,而是在這霓虹裡,有你,我從不孤單。世間最美,不是芳華無價,而是這芳華,只你覺得它最寶貴,最在意,也最珍惜!世間最美,不是你幸福時傲嬌的微笑,而是你悄悄流過眼淚之後,與我見面時依然努力對我微笑。
  • 拉胡爾·甘地:在「聖雄甘地的印度」和「戈德森的印度」之間做出選擇
    拉胡爾稱:「你們必須做出決定,想要「聖雄甘地的印度」,還是「戈德森的印度」。一個代表愛和兄弟情誼,另一個代表恨和恐懼。甘地無所畏懼,在監獄裡呆了多年,但他與英國人的交談充滿了愛,而(維爾)薩瓦爾卡爾寫信向英國人道歉,並要求釋放他。」(薩瓦爾卡爾:印度教大齋會領袖,「印度教國家論」的提出者。
  • 《寄生蟲》被曝抄襲印度電影
    不過似乎是樹大招風,竟被爆出抄襲1999年的印度電影《Minsara Kanna》,製片人P. L.德納潘(Thenappan)更喊要告。據外媒報導,知名印度製片人P.L.德納潘是想要藉機揩油,也有人說是真的蠻像的,支持印度提告。《寄生蟲》是一個關於社會底層「詐騙」上流社會的故事,描述貧困的一家四口如何處心積慮地滲透進富貴人家的生活。而《Minsara Kanna》則是講述一位愛上富家女的男生,進到對方家裡當保鏢後,也安排了他弟弟和姐姐混入當傭人與廚師。
  • 美國攜手莫迪,轉個背就支持巴基斯坦和印度對著幹
    俄羅斯向印度做出承諾:克什米爾應該屬於印度,不管是哪個國家都不應該幹涉印度的內政,不應該幹涉克什米爾地區。
  • 我在印度做實習生
    去印度實習這個決定,一開始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 「為什麼是印度?」「好危險啊。」「據說女性地位特別低」,「衛生條件又不好」。「去了幹些什麼?」「去多久?」「工資高不高?」「籤合同嗎,工作關係有保障嗎?」「有人和你一塊去嗎?」「去哪個城市?」「哪個城市都很害怕啊。」
  • 「明」閱萬千:告五人——我肯定在幾百年前就說過愛你
    但如果問到他們最令人著迷的地方,那就不得不提到他們在19年6月推出的首張專輯《我肯定在幾百年前就說過愛你》:「Somewhere in time, I love you」告五人在臺灣或者在整個中國都是獨特的存在,有人說,不像草東茄子蛋的喪,不像落日飛車deca的浪漫,他們在臺灣硬地圈走了第三條少有的路。
  • 盜圖的親親,把錢準備好,我要告你了~
    「合法」買了圖,然後擦邊球的說:我又沒說是我拍的,你們非要想是我拍的,那我有什麼辦法。============================      懂得買圖了,看樣子對於智慧財產權和版權保護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但是這位攝影師連鑽法律的空子都算不上,只能說是不懂裝懂。
  • 為什麼億萬印度兒童會營養不良?
    印度是個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但比起非洲一些貧困得多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孩子卻更容易挨餓。女性地位低與衛生狀況差導致印度億萬兒童營養不良印度是全球營養不良病例的重災區(這個民主國家引人注目的失敗處):據印度政府公布的數據,39%的印度兒童因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其它來源的數據中比例更高)。
  • 好好初品首屆夾娃娃大賽圓滿結束
    點擊標題下方「好好初品」即可訂閱歡迎轉發分享_ _ _ __ _ _ __ _
  • 我和爸爸媽媽,剛回老家的這兩天
    可是,媽,你不是說家裡有點冷嗎,我咋感覺有點熱,瞧我的臉,紅撲撲的!(媽媽語:因為車裡不冷啊~😃)回到家,和爸爸媽媽休息完,我們就去見太太了,媽媽說是爸爸的奶奶,年紀很大了,特別想見我。傍晚,爸爸媽媽帶我到附近的廣場去逛了逛,呀!真冷啊!爸爸媽媽輪流抱我,看我穿成一個球了!哈哈哈!
  • 主人,有了我,你就放心去旅行吧!
    你瞧!!!······太多行業我就不一一列舉啦反正一句話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我辦不到的。一個新手操作工學習半天,就可高效精準地給我分配任務啦!聽了我這麼多的介紹主人你的背包之旅應該可以放心去了吧有我在,一「切」都好!
  • 印度終於有明白人說實話了:現在我們理虧,只能撤軍!
    日前,印度火線網站記者就這一熱點事件視頻採訪了印度觀察家基金會資深學者馬諾吉·約什。作為基金會資深學者的馬諾吉·約什,在採訪中終於說清了誰才是理虧的一方。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在採訪中,約什以翔實的史料和自己的研究向記者解釋了印軍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事件的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