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黑瓦的房屋一間,良田兩畝,是一個農民畢生所願。
而對於三渡鎮雙河村建設組的村民李欣欣來說,在這之前,仍是他無法企及的奢望。
他五歲時,頭部意外受傷,導致二級殘疾,父親長期在外務工,因罪入獄,母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好像世間上所有的不幸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圖為改造前的房屋
一間破敗的小房子,遮不了風,也避不了雨,生活在此,染上了一身大大小小的毛病,而與此同時,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窮」成為了他最大的心病。
李欣欣開始外出打工,謀求生活。闖蕩多年,並沒有想像中的那般容易,處處碰壁,2016年,新蒲新區開發建設掀起新一輪的熱潮,他決定回鄉,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工作。
得知他回到故鄉,鑑於實際情況,三渡鎮有關部門多次上門開展幫扶工作,積極為其聯繫工作,並推薦他去蝦子經開區工作。
工作解決了,還有房子的問題。
今年,三渡鎮啟動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李欣欣家的老房子被鑑定為一級危房,因危房改造資金有限,考慮到李欣欣家的實際情況,村支兩委成員多方奔走,積極對接相關部門,將李欣欣戶危房納入兜底改造,現危房改造已全部完成,他歡天喜地地搬進了新房。
圖為改造後的房屋
「感謝政府的幫助,讓我住進了新房。」住進新房的李欣欣感激地說。
圖為李欣欣參加廚師培訓班
問及他對未來新生活的打算,他難掩激動,「黨的政策好,我現在已經參加了鎮裡組織的廚師培訓班,我想學好廚藝,照顧好生病的母親,爭取早日脫貧,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據悉,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三渡鎮積極貫徹落實各級會議精神,把脫貧攻堅與三渡鎮實際情況相結合,積極協調上級資源,為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渡鎮黨委書記賀周表示,危房改造,改的是房,暖的是心,三渡鎮在精準扶貧的路上,依託上級政策,同時又因地制宜,一戶一策,扶貧先扶智,「輸血」與「造血」相結合,致力於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走可持續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搬進新居的李欣欣只是三渡鎮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一個縮影,關於這些貧困農民,政府為他們做的,不止是當下的亟需解決的難題,還有對未來,更為長遠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