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8日,周日這天,珠海協作者舉辦了登高聯誼公益活動。在這場活動中,8名打工朋友、志願者及社會工作者通過破冰遊戲——桃花朵朵開、「疫情對自己工作生活影響」話題分享、組建團隊等活動,加深了彼此的認識與了解。
對抗疫情的上半年,每個人過的似乎都很難,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壓抑諸多。特此,社會工作者組織在珠務工人員於大自然中,重拾生活的信心,緩解平日的工作壓力。
下面跟著小編的鏡頭,一起去到活動現場,感受一下吧~
一行人,乘坐公交車環保出行,有3個夥伴早早的來到了集合地點大赤坎村,果不其然,他們被鄉村金黃的稻穀吸引了過去。
等所有參與夥伴到齊,出發時,原先合影過的稻穀已被收割機收割,只剩下光禿禿的稻杆子與田埂相對望。
秋天的景色像這金黃麥田,錯過了就得再等一年。在這秋高氣爽的時候,朋友們一起去戶外捕捉秋天吧~
十一月的陽光,不太曬,夥伴們於黃楊山水間,有說有笑,老家在山西的夥伴還打趣地說,要在這上山住上一晚,聽聽溪流的聲音……
到了舊金臺寺水庫邊上,已是中午時分,參與人員休息片刻,分享各自帶來的美食,有國君帶來自己同事送的涼拌蕨菜、兔肉、有王弘準備的水果、有黎黎準備的糖果……大家相互分享著。水庫邊亭子邊野餐,談笑風生,每個人吃得饒有興致。
每次戶外聯誼活動,社會工作者都會設定一個話題來鼓勵參與夥伴分享自己的故事,以此促進參與夥伴的連接與支持。此次的話題是「疫情帶給自己的成長或影響」。
參與夥伴,靜思片刻,寫下關鍵詞後,把各自的故事娓娓道來……
「我怎麼說呀,太難了!掙錢養家太難了!中年人的壓力就是這樣的,真的。上面有老的,下面有小孩,壓力挺大的。其實我三個小孩,小的才5歲多,大的10多歲上初中。前半年行情不是很好,沒怎麼開工,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很大的。」
——老家在四川的王波
「我離異了,一個人帶小孩。(疫情時)我們回四川老家了,回去了差不多有一個星期,然後就馬上過年了。24號過年,23號開始封了,那時候不是很嚴,後面就越來越嚴,然後我們就待在家裡,沒有工作,一直待到4月多才出來的。那時候也沒有什麼活做,給別人做做小工、打打零工,差不多做了有一兩個月,今年的活很少。裝修這塊,也不能做電商那些。」
——老家在四川的阿水
「大家好,我叫陳國君。這一年疫情比較兇猛,令人害怕,每個人都要戴口罩。其實說戴口罩,對我們還是有好處的。但是因為戴口罩,我感覺今年的感冒特別少,很少感冒。
今年我們公司訂單少,上半年廠裡基本上5天8小時,其實沒有什麼事做。雖然說沒有什麼事做,我們掙錢少,(可是)我們鍛鍊身體的時間多了,我們的身體(變得)健康了。」
——老家在四川的國君
「疫情的時候我待在家裡沒在外面,那時候剛好快過年了。然後,初五的時候,我奶奶過世了……那時候不能大辦(喪事),當時因為家裡多了幾個人幫忙,還來了警察,他們說『你們扎堆』。本來應該是熱熱鬧鬧地把老人送走的,結果卻是冷冷清清的。然後,我看我奶奶很多東西沒吃、很多新衣服沒來得及穿,感覺她怎麼都沒享受(生活)就這樣走了。又碰到這個時候(疫情防控嚴格的時候),覺得挺可惜的。
在這個疫情當中,在我奶奶去世的事情裡我感覺到:身體最重要了。所以說,在我們工作的時候不要太過於勞累,太過於勞累的話,你就算有了錢,也無福消受。我們要『活久見』。」
——老家在湖南的楚湘
「家庭的話,因為我小時候,爸媽他們很少和我一起生活,加上我妹,四個人基本上沒有在一起生活過,這是大家在一起生活最長的一次。大概一起住了一兩個月的樣子。這兩個月我們就在一起做美食,研究各種美食。一起生活磨合了很多不好的東西,(一開始)家人像陌生人,思想觀念上的陌生。(生活久了之後)才會慢慢了解各種家人的生活習慣。最後就習慣了彼此,有了一個家的感覺。
然後學習上的話,在疫情的時候,我有計劃考試,因為疫情的時候知道了這個社會有時候會變動比較大,然後就想著要快點考完試,不然的話,擔心遇到要到處跑又不可以考了的情況。然後,我就計劃考試。
工作上的話,疫情之後決定了要辭職,因為我想辭職考試。試過在職考試,但是我發現不行。我就今年3月份的時候決定要辭職,7月份的時候就辭職了。
工作與學習的話,就找到了一種平衡點。因為我是2019年2月份出來工作的,當時是實習,後面就參與工作。(一開始)有點不太適應學校和社會的一個關係和生活(的轉變),因為家庭也有一點奇怪,感覺各方面都不均衡。(後來)慢慢的就找到了工作與生活的均衡。然後找到了一種學習的狀態,也養成了看書的習慣。有時候覺得自己很煩了就看書,看書就會讓自己心情靜下來。
在疫情當中看了一些書,經過各種方面的磨合,理解了社會與學校、理想和現實的一個關係,那就是,我們要在養活自己的同時,去照顧自己的理想;在自己沒有能力的時候,就做好當下。
然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身體是革命的唯一本錢』。疫情之後,我就認認真真地開始運動,各種運動,像登山、跑步、跳舞。」
——老家在四川的黎黎
「對我來說的話,就是不管在哪一個年齡階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不要想的太多。這種疫情是整個國家、世界(面臨)的情況,誰也阻止不了。我們去接受現實,然後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做回自己。我在家帶小孩,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養小孩 ,孩子跟父母接觸的時間都是很短的。所以說,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裡,走在一起,也非常榮幸!」
——老家在四川的汶憶
走過崎嶇的石頭路、撲滿砂子的土路、陰涼的竹林路、陡峭的石階路,我們慢慢向終點靠近。全程約12公裡,我們相互扶持著走過,團結協作徵服了「珠江門戶第一峰」。
後面參與夥伴分享說這次登山雖然累了筋骨,但在協作者的團體的氛圍影響下,大家都互相幫助,有說有笑!愉快的去攀登,盡情的呼吸山野氣息!感受著大自然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各種神奇的美景!釋放了工作帶來的壓力!遊戲活動非常開心!
感謝參與夥伴分享的水果、鳳爪等美食。
感謝參與夥伴的全心投入與通力協作。
特別感謝志願者羅黎黎,王弘,伏水全的協助!
歡迎添加珠海協作者微信,備註「姓名+運動」,讓我們相約下一次戶外聯誼活動。
【團結運動社簡介】珠海協作者團結運動社致力於召喚有組織意願、熱愛運動的志願者在工業區裡策劃組織運營一個運動交友類的活力社團,定期組織成員運動聚會:互相鼓勵晨跑、螢光夜跑、登高、騎行等,而後AA聚餐聯絡感情,以達到豐富業餘生活和交友的目的,讓工業區不再陌生。歡迎您加入協作者月捐計劃,成為協作者之友!您穩定的非定向捐贈將會支持到協作者的全部公益服務、場地房租以及人力成本。您的穩定捐贈可以讓職業社會工作者沒有後顧之憂地投入服務中,更獨立自主地回應服務對象最緊迫的需求。您的捐助也將幫助協作者更好地將服務經驗轉化為研究成果,推動不同人群的相互理解,共同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識別二維碼,成為協作者月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