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颶風 「佛羅倫斯」,又會帶來化工品的一輪狂漲嗎?
這要從美國石化產業區的布局說起。
美國的第一座煉廠始建於1862年,最早的煉廠以生產航煤為主。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1911年汽油需求首次超過了航煤。1920-1940年是美國煉油行業高速發展的階段,從煉廠數量到成品油產量都有顯著增長。在隨後的30年裡,美國煉油行業布局逐漸形成,也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原油和成品油管網。美國最後一座複合型煉廠建於1976年,為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位於路易斯安那州Garyville市的煉廠。此煉廠建成之後,美國本土再沒有新建大型煉化項目。行業擴張停止,轉而完全以關閉落後產能、技術改造和環保升級為發展方向。
進入21世紀後,煉油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兼併重組相當活躍。1981年美國有324家煉油廠,而現在煉油廠的數量只有30年前的一半,當然行業投資者的集中化未必代表產業集中度提高。關於實際煉力我們還是數字說話。
據美國能源部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15年1月,美國煉油廠數量148個(其中閒置的4座),美國的煉油產能約為9.5億噸/年。煉廠加工的進口原油API約為28,硫含量約1.87%,屬於典型的高硫重質原油。
二戰期間,美國聯邦政府為了便於分配原油燃料,將50個州劃分為5個行政區。自二戰後至今,美國能源部一直沿用這套石油防禦管理區劃體系(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for Defense DIStricts,簡稱PADD)來描述國內原油市場的動態,其中PADD 1代表東海岸,PADD 2代表中西部,PADD 3代表墨西哥灣,PADD 4代表落基山區,PADD 5代表西海岸。
其中PADD1區為美國的東北部區域,該地區目前有9座煉油廠,煉油生產能力為124.6萬桶/天;PADD2為美國的中西部區域,該地區目前有27座煉油廠,煉油生產能力為392.2萬桶/天;PADD3為美國墨西哥灣地區,該地區目前有57座煉油廠,煉油生產能力為951.4萬桶/天;PADD4為山地地區,共有16座煉油廠,煉油生產能力為67.9萬桶/天;PADD5為美國西部地區,共有30座煉油廠,煉油生產能力為284萬桶/天。
煉廠區域分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