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德亮)說起麻雀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小,而麻雀村顧名思義也就是較小的村莊了。井子村坐落於冀晉交界的太行山深處,石家莊西北部。與河北仙臺山風景區緊鄰。上世紀7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聲吹來,一些人們的生活水準逐漸提高了起來向著富裕奔跑,而大山深處的井子村由於地理位置和消息閉塞等原因仍然處於貧困之中。發展的腳步讓這些村裡越來越多的人陸陸續續走出大山。「麻雀」村的名字一步步走向名副其實!
勤勞的井子村祖先清代一路開荒到此已有200來年的歷史。鼎盛時期人口曾達到近200餘人。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本村還有100人。2016年7.19水災將原本不富裕的井子村衝地千瘡百孔,甚至進村都拽著大繩在懸崖爬進。村口,儘管水泥路面沒有徹底硬化,但此次前來村口的狀況有著很大的改觀。
村口一路陡坡爬來一排石頭房屋出現在面前,村裡的配電室、門前還有一口原始用木頭疙瘩蓋著的水井。透過老舊的窗戶稜向內看,電磨房就是這間無疑。
一聲聲家犬的狂吠,引導來客進入井子村子中心,雖然時至半晌前任老支書李喊頭手拿白麵餅一邊觀望遠方來客,一邊津津有味的嚼著。今天給他起了一個時髦又潮流的名字「最美老支書」,你看美嗎?象嗎?
剛剛狂吠的白毛家狗圍繞在主人身邊用異樣的目光看著客人,自然地讓我們感覺到有一絲懼怕,安撫過家狗「禮貌待客」之後李喊頭親切的搬出馬扎請來客坐下聊天。這也開啟了李喊頭今天的導遊之旅。
村兩委辦公地是「導遊」李喊頭必導的「風景區」之一。剛剛過完正月,喜慶的春聯加上兩委牌子和特色石窯成為一處靚點。50年間,井子村由原來的100多人搬遷得只剩下5位老人。這5位老人平均年齡都在70歲左右。村民李祥庭訴說,50年來村裡只娶進過一個媳婦兒。一般,一個村民全體會議只需在小低桌前就可開始。
50年間,井子村由原來的100多人搬遷得只剩下5位老人。這5位老人平均年齡都在70歲左右。一般,一個村民全體會議只需在小低桌前就可開始。
此行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幫一位出國日本,新加坡等地留學的影視製作女生找一個拍片的好地方,她叫小敏,看到這裡自自然然一片心中「影像境地」在她的臉上露出笑容。轉到房後恰遇女七旬女主人楊大娘捆柴回來,這種只能在影視劇裡看到的鏡頭,讓小編瞬間按下了快門。
楊大娘家多日積攢下來的柴,形成了一堵自然地柴牆。讓你想像到生活在原始靠天吃飯祖先們的不易。
高興之餘小敏在村山頭大樹下迫不及待的拍下了美景。加油希望就在眼前!
好奇六七十年代曾經三個學生配一個公辦教師的奢侈故事。路過廢棄的井子村小學,李喊頭帶客人從一條羊場小路遊觀雜草荊棘橫生的宿舍、教室,房頂塌了,室內牆壁黑板堅強的繼續「掛著」。它可以用粉筆寫下井子村的故事.
太陽西下鳥兒歸巢,我們也該踏上歸途。喊頭大叔執意的將我們送出了幾裡以外,道別之後彼此的背影相互消失在茫茫山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