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於上周末進行的跳蚤市場因天氣原因推遲了一天,雖然天氣略有陰沉,但跳蚤市場上大家的購買熱情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學姐學長割肉甩賣,學弟學妹歡天喜地,食堂大叔宿管阿姨,四周居民八方住戶紛紛前來。記者看到一個個攤位有賣有送,不得不感慨,學長學姐賣的不是東西,是情懷啊!
從西藏帶回來的手鍊,帶不走了,就在這裡賣了吧,也挺好。
「這我不賣的,拿來送給直系的學弟學妹們。」
看到這樣幾條標語,總能有些無奈的笑出聲,我們直率而又可愛的學姐啊。
盯著桌布上的籃球、緊抱著黃色鴨子或是灰色兔子、時不時還拍一拍那手鼓、無人時又拿起鉛筆塗鴉幾筆的學姐學長,賣自己的東西,為它屬上一個價格,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誰說跳蚤市場只有女生在逛,「這位小帥哥以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出現在了跳蚤市場」,看他彎著身子仔細挑娃娃的樣子,與大男生的形象有些不搭,原來他來自中國電科第二十八研究所,買娃娃是為了送給同事的子女。
送禮物的可不止上面一位,這位學長也為自己的妹妹挑到了一份合適的禮物。
就連平常在校園裡「低調做事」的大媽們,也都躋身人群,想要淘走一些學姐學長們的好東西呢。來數數,這位老奶奶是帶了多少個袋子在掃蕩我們的跳蚤市場啊。
東西便宜是「跳蚤市場」最為大家認知的一個特徵,而將物品賣出,是不是也表示學長學姐們真的要離開了,好好保存這份「買」來的東西吧,也許幾年後,你也會將它賣出,或者想把它留下。
吉他聲響夾雜在買賣聲裡跑進耳朵,有位撥弄著尤克裡裡的學姐美美的坐在臺階上,微笑著說:「買夠十塊,可以點歌哦。」不知這樣算不算她的一種促銷手段,不知她手中的尤克裡裡,是賣還是不賣呢?
在19世紀時期,外國的家庭會舉辦一個市場,把自己家裡那些用不找的東西拿出來賣。因為那些東西上很多跳蚤,則被稱為「跳蚤市場」。現在跳蚤市場裡自然已經沒跳蚤了,但「跳蚤市場」的名稱沿用至今。
大學校園裡,每年都會有跳蚤市場的舉辦。對於學校來說,這是一年一度,而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則是四年一次,一次四年。梔子花即將開放,在這之前,學長學姐們把那些帶不走的留不下的陪伴了自己四年的東西傳給學弟學妹,甚至是送給學弟學妹。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輕裝上陣,前途才能走得更遠。
[END]
文字/吳琪 張翼
圖片/朱錦璇 吳琪 席東琳
審核/張翼
責任編輯/佟欣
<南農青年 離你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