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做音樂的「廣州驕傲」,
"霖都唔使霖" 你肯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寧寧(張敬軒小名);
(系啦系啦 至叻就系你啦hahahah)
但還有一位廣州本土歌手,也很值得大家去認識
他
就是
東山少爺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花鞋花襪花腰帶/
落雨大,廣州水浸街,各位兄臺已長大/要知搵銀最艱難,雙眼通紅聲沙曬…」
前兩句兒歌,相信成長於粵語地區的大家並不會覺得陌生,描述的是廣州老城區—西關在下雨天時水淹街道的場景,無時無刻勾起廣州人的歲月記憶。而這首由東山少爺全新改編過《落雨大》還述說著每個人艱辛的成長之路。
大概正因如此,這首代代相傳的兒歌又重新深入人心。
「很多廣州的音樂人都會選擇北上發展或者到香港發展,東山少爺卻沒有隨大流,他曾說過作為一個在廣州長大的人,很多東西都生長在骨子裡的,留在廣州反而能給他更多創作上的靈感」
因為方言作曲與推廣的局限性,導致認識並且熟知東山少爺只有少部分人,我覺得是一件挺遺憾的事情。
暗藏在廣東歌裡的廣府文化/西關小姐、東山少爺,是廣州特有的名詞,亦是廣州一個年代的寫照。東山少爺這個帶著濃濃廣州本土的名字,令人情不自禁地回憶起老廣州的一切。
東山少爺,原名廖寰,是廣州本土創作歌手,他的歌中,無論是旋律,又或者是歌詞都帶有濃濃的廣府文化的韻味在當中,都帶著廣州的印記。
「當唱到《月光光照羊城》時,我非常興奮,因為這是小時候我媽哄我睡覺時唱的童謠,勾起我許多回憶。」
《落雨大》《月光光,照羊城》《西關小姐》《肥仔個頭》《廣州隊》……
這一首首都是屬於廣州人的記憶。
提到廣府文化,東山少爺是情有獨鐘的。
在一次採訪中,他說道:「我覺得推廣本土文化不只是出張專輯唱幾首歌,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挖掘。廣州文化不只是一個地標、一些古蹟,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底蘊,在我的歌裡也是如此,講述的是一些平常而瑣碎的事,但都是發自內心想告訴大家的話。」
所以他想要在歌曲中加入多點人文元素,像《成都》一樣:用音樂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愛上廣州。
廣府文化是需要人去傳承的。
同樣情有獨鐘的,是與東山少爺合作多年的作詞人黃毅成。
他們覺得身邊年輕人對廣州的了解越來越少,甚至粵語方言中許多有意思的詞語都逐漸被遺忘,所以他們希望能為廣州打造一張城市有聲名片,向年輕人宣傳那些被忽視的傳統文化。
黃毅成一直在努力告訴聽眾,粵語歌不僅僅是港樂,更是廣東歌。
(左)東山少爺、(右)黃毅成
12年,一首《光陰的歌》感嘆著:時代在變遷,物慾橫流,我們只能從這些歌聲中,去懷舊我們無法抹去、卻無可奈何的舊時記憶。
全心唱歌 你記憶裡有我的麼/回望小北街口甜蜜如初
年少過 未受餓 跌碰過 如研磨/ 傻小子變老練的我
光陰荏苒,本著弘揚粵文化初衷的東山少爺已經出道12年了。他覺得在這個年代,很多人聽歌不只是聽唱功,更重要的是聽特色和內容,流行音樂要深入人心才能成為經典。所以他多年一直堅持本土原創,唱出廣東味道。
東山少爺,幾時再開個人演唱會吖~
Let more songs be 「made in Canton」.
文字/eva yang(投稿)
圖片/網絡
美術編輯/布爺
本文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公眾號立場。
(這是盞搞音樂的第1325次推送)
可能你會喜歡
點擊閱讀原文,盞哥間鋪有筍料益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