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觀察哨丨雲浮好人葉偉漫:用愛心溫暖需要幫助的人

2021-03-01 雲浮廣播電視臺

鬱南縣東壩鎮虎巖村婦聯副主席葉偉漫,孝老愛親、照顧孤寡老人、幫助鄉親友鄰,以無私的愛心感動著身邊的人們,用行動影響著村民,用農村人的淳樸善良為相鄰熱情服務,被評為雲浮好人。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在別人需要時,搭把手、幫他們一把。」這是葉偉漫常說的一句話。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村民黃秀蓮的家境困難,丈夫病故,她本人也是病痛不斷,帶著兩個女兒生活。長女剛剛成年,次女智力2級殘疾。其丈夫因病,借了很多外債,家庭生活十分艱苦。

葉偉漫看在眼裡,將黃秀蓮列為個人主要幫扶對象,鼓勵她積極面對困難,並讓她到自家開的手工廠裡工作。

黃秀蓮:「有時有工做會叫我做,有菜又會給我拿回給女兒吃,各方面都很好。」

村民曾卓權是村裡一名70多歲的五保老人,葉偉漫有空就到他家,問寒問暖。平時,家裡有什麼好吃的也會主動給他送去,讓老人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溫暖。

有人說:「天下的婆媳關係最難處」,但葉偉漫從來不這麼認為。

她丈夫共有四兄弟,公公婆婆多年來在她家中生活。平時,她丈夫工作繁忙,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她從無怨言,忙完村委的工作,回家後儘量多做家務,細心照顧老人,有空時,她就會買一些老人喜歡的食物回去。

有一次,婆婆跌傷了腳住院一個多月,她一有空就到醫院跑前跑後,出院後她婆婆生活自理還十分困難,她堅持每晚給婆婆衝涼、洗衣服,幫婆婆敷藥、換藥,送婆婆去看醫生,直到婆婆恢復健康。

葉以波:「自已都覺得幸福。她人比較勤快,平時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舉個例子,我媽年紀大了身體比較多問題,有什麼疼痛,她會馬上找藥油幫我媽揸下,吃肉又怕媽媽牙不好,會跺細點來煮。」

葉偉漫:「這個不會是麻煩,這是自己應做的。因為自己是她的媳婦,這樣做很正常。」

葉偉漫用真心守護家中老人,用愛心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幾十年如一日,真情奉獻,樂於助人,熱心公益的事跡感染了身邊的很多人,受到了鄰理鄉親的好評和點讚。

市民、群眾可通過隨手拍等方式,把與創國文有關的圖文視頻發到以下其中一個平臺即可:報料者需特別註明拍攝時間、地點及內容,並留下聯繫方式以便聯繫,由雲浮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人員對報料內容進行核實、整理後在微信公眾號推出。

相關焦點

  • 雲浮好人葉偉漫:用真情溫暖人心 以行動詮釋孝道
    她淳樸善良、孝老愛親、照顧孤寡老人、幫助鄉親友鄰,用行動影響著村民,以無私的愛心感動著身邊的人。她是中共黨員,東壩鎮虎巖村委委員、村婦聯副主席葉偉漫。「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在別人需要時,搭把手、幫他們一把。」
  • 美思康宸柳州慈善行,將愛心和溫暖帶給需要幫助的人
    美思康宸江門分公司2021年慈善之行第二站,我們來到了廣西柳州,將愛心和溫暖送給需要幫助的人。本次慈善之行,我們幫助的人有貧困老人、單親女孩、孤寡老人等。不是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充滿陽光,有的人因為種種原因,面臨著很多生活的艱難,需要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 張雨晴: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愛心接力下去
    ☞☞點擊上面靈智集團關注我們   (用我們的雙手「護好」孩子肩上的書包)藉助精準扶貧的契機,張雨晴從家鄉村支部書記那裡得知了剛考上縣一中的王慧
  • 好人一定有好報!禹州最美農民工,陳光耀得了到全社會的幫助和支持!
    通過大家的擴散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目前滴水籌平臺已有三千多人愛心人士參與共捐助十多萬元,經過大家的擴散,引起了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的有句俗話說的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好人一定有好報!正是因為陳光耀的事跡打動了所有人,才有了大家的關愛和關注!
  • 愛心帶動你我,溫暖長留亞聯!
    各網點積極踴躍的進行捐款。病魔無情,人間有愛,只要有希望,我們就不能放棄,用我們的愛、我們的心去點亮一盞希望的燈,用博愛的胸懷鑄就人間的真情,用奉獻的行動拯救寶貴的生命。這一刻,我們每個人的愛心都是與死神對抗的力量,您所做的點點滴滴都將是撐起他生命的支柱,好人一生平安!讓我們亞聯人伸出雙手,奉獻自己的愛心,能夠幫助李玲摯和我們一起共享人世間的美好和溫暖。
  • 送給需要幫助的人!通江一小男孩為公交車「粗心乘客」捐贈愛心口罩
    、「3路,一路平安,抗擊疫情」、「5路,致敬最可愛的人!」……近日,巴中市通江縣的公交車收到一份溫暖的禮物。這份禮物是一名小男孩送上公交車的90個口罩,提供給未戴口罩的「粗心乘客」免費使用。打開小男孩的信,馬江南才知道這名小男孩叫「小正」,因為孩子看見一些爺爺、奶奶、學生因個別原因沒有戴口罩而不能乘坐公交車,所以希望捐贈這些愛心口罩給需要幫助的人,「非常感謝這個小孩子的愛心口罩,我們會一定會把他的愛傳遞下去。」
  • 華美愛心基金會在行動——幫助尿毒症患者楊秋忠
    愛心是一抹冬日的陽光,它使饑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溫暖;愛心是一泓出現在沙漠的泉水,它使瀕臨絕境的人看到希望。
  • 家中多次得到一名超市老闆的幫助——兩個娃娃抱著雞鵝感謝好心人
    「這兩個孩子給我送過雞、土豆、鵝,真的很感動。」1月5日,超市老闆王紅豔說,她的超市開在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街上。背篼裡有未賣完的白菜、蔥等蔬菜,問王紅豔是否需要。女孩穿的衣服比較破舊,面對陌生人比較靦腆。王紅豔與老人交談得知,女孩今年11歲,還有一個弟弟,從小母親便離家出走,一直沒有回來,父親在外務工,兩人一直與爺爺奶奶生活。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一家人住進了安置房,有低保。王紅豔隨即給老人50塊錢,買下了所有的菜,並問清其詳細住址。
  • 【蒲公英愛心基金會】傳遞愛心,溫暖心靈
    「蒲公英愛心基金會」依靠團隊的力量創建一個無私奉獻的平臺,傳遞溫暖,愛心互助。
  • 大愛無疆,請伸出您溫暖的愛心之手,救救這位江西的年輕媽媽!
    但是治療費用高昂,且後續治療還需要大筆費用。對這個僅靠打工為生的低保農村家庭來說實難承受!(她本人在一家小物流公司上班,丈夫在工地安裝水電工作)家裡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五六歲的孩子,一家人原本平凡卻也其樂融融。如今卻被這突如其來的疾病砸碎了。大家都知道,治療這個讓人談之色變的「白血病」,費用不是一般普工家庭能夠承受的,目前從親友處籌集到的治療費用那也只是杯水車薪!如今無奈只好向社會求助。
  • 華美愛心基金會在行動——幫助外來學子其重病父親植奇昌
    給需要幫助的人獻上愛心,宛如在冰天雪地裡為別人送去一片溫暖,宛如在浩翰的大海裡為別人指定航標,宛如在饑荒年代為別人送去一些糧食。
  • 寒冬裡的溫暖 愛心物資送達貧困學生手中
    >     「記得2014年第一次為孩子們籌集到的愛心物資發放後
  • 以匠心致敬愛心!設計師為「中國好人」打造溫馨的家
    近日,在央視經濟頻道播出的最新一期《秘密大改造》節目中,中國著名頂級住宅設計師劉增申為「中國好人」俞細文送上一份驚喜,將其異形房屋進行全屋改造,
  • 溫暖人心行動-愛心信封徵集
    溫暖人心行動-愛心信封徵集自美國疫情爆發以來,在大家的幫助下,美國華人捐贈中心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募集、
  • 愛心燃起希望,水晶傳遞溫暖
    當公司領導在得知員工孫志強的情況後,第一時間倡議全體員工伸出愛心之手給予孫志強鼓勵和幫助。公司募捐倡議發書之後,立即得到了公司全體員工的積極響應,並自發在朋友圈中進行了廣泛宣傳,號召親人、朋友參與到「愛心募捐」的捐款活動中來。
  • 致敬好人 | 謝謝你,好大姐張玉芳!
    她就是湛江雷州市雷高鎮雷高居委會婦女主任張玉芳她一有時間就利用自己"婦女主任"的身份,主動帶有需求的群眾到外地求醫,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面對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張玉芳都會傾盡全力2003年,來自湛江雷州市雷高鎮大群村的青年朱其龍為救一名落水少年(張玉芳弟弟的兒子)而英勇犧牲。事後,張玉芳得知,朱其龍一家幾口人,生活十分貧窮。而自己弟弟生活也並不寬裕。「英雄救人!其恩情永世難忘!"
  • #愛心互助#燈塔基金貼紙現巴士,愛心人士寄語暖人心!
    這就是來自「燈塔·愛在交通基金」的愛心貼紙,一張面積小卻意義大的貼紙。乘客只需拿出手機,掃一掃貼紙上的二維碼,即可為燈塔基金獻愛心,讓廣州交通人感受到來自廣州的關愛與溫暖。愛心不分大小,善舉沒有邊界。自「燈塔·愛在交通基金」新募捐平臺上線以來,收到了來自廣州乃至全國愛心人士捐出的善款。
  • 【890新春特別策劃】堅守有你真好——情暖身邊好人 愛在好人之城
    近日,記者跟隨商丘市幫扶商丘好人協會和「商丘好人」聯誼會共同發起的「迎雙節禮遇身邊好人」特別關愛活動,來到商丘好人、道德模範代表家中慰問,給他們送去春節的祝福和關愛。活動中,商丘市國強置業董事長張懷明為商丘好人、道德模範、文明家庭等捐獻春聯2000副。同時,為我市首個商丘好人免費洗浴愛心服務點再水一方溫泉湯館授牌。
  • 千裡送溫暖,愛心播希望 ——連江五中「藍色•志願五中之千裡送溫暖」愛心捐款活動
    樂善好施、扶貧幫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相互幫助、扶弱助貧是社會倡導的時代新風。為積極響應國家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號召,貫徹連江縣教育局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五彩五中」之藍色•志願五中辦學特色建設,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進一步豐富了愛心教育實踐途徑,我校舉行「藍色•志願五中——千裡送溫暖」愛心捐款活動。
  • 【最美東平人】李景光:帶著「溫暖」行走
    說起李景光,人們會自然而然想到「東平信息港」這個品牌,那幾乎是「溫暖」的代名詞。事實上,李景光不僅從事著讓人感到溫暖的行業,更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向社會傳遞著一股「溫暖人心」的正能量。 「十分熱情」,李景光用這四個字來表述自己對待公益事業的態度。他說,不管其他人如何變化,自己的慈善之心永遠不變。 「為什麼您對慈善、社會公益事業如此熱心?」經常有人會問李景光這個話題。「一個人會成為怎樣的人、會做哪些事情,跟家庭教育或者說家風以及自身經歷密不可分。」